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夏季新能源汽车起火多如牛毛,教大家如何正确应对

    大雄雄的头像大雄雄的头像
    大雄雄的04-20

    在炎炎夏日,新能源汽车的起火风险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其在夏季的安全问题愈发引人瞩目。然而,我们需要以理性的态度看待这一现象,既要认识到夏季新能源汽车起火风险较高的原因,也要看到它与燃油车相比在起火率上的实际情况,并且了解相应的技术改进与预防措施。

    一、夏季新能源汽车起火风险较高的缘由:多因素交织的隐患

    夏季的高温犹如一只无形的手,悄然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的起火风险。高温与电池热失控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当夏季的高温来袭,电池的散热效率就像一个疲惫的工人,工作能力大打折扣。这会导致电解液加速分解,内部化学反应也变得异常活跃,从而引发热失控,也就是电池温度不可控地上升。相关数据清晰地显示,6 - 8月是新能源汽车火灾的高发期,而且每天的7 - 9时、13 - 18时起火现象更为集中。这背后,不当充电(如过充这种贪多求快的充电方式)、底盘剐蹭这种意外损伤、涉水行驶这种危险操作等,都像是隐藏在暗处的小怪兽,随时可能触发热失控这个大恶魔。

    充电与静置状态也是风险的高发时段。约50%的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发生在充电或静置状态下,这就像一个定时炸弹,在看似平静的时候突然爆发。快充就像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快速补充能量,但由于电流大、热量分布不均,容易让电池这个“小心脏”负担过重。而在静置时,如果电池自身存在缺陷或者已经老化,就像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也可能在无人察觉的时候自燃起来。

    夏季的环境因素也不容小觑。多雨是夏季的一个显著特征,涉水行驶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就像是在雷区行走,可能会导致电池包进水短路。而且,车内放置香水、打火机等易燃物,在高温的烘烤下,就像一个个小火苗,随时可能引发一场大火。


    二、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起火率对比:事实胜于雄辩的数据较量

    当我们把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的起火率放在一起比较时,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事实。从国内数据来看,2023年新能源汽车火灾发生率为0.96‱,而燃油车的火灾发生率为1.5‱。这就好比在一场比赛中,新能源汽车在起火率这个指标上已经跑在了燃油车的前面。再看国际数据,挪威的燃油车起火率是新能源车的4 - 5倍,这进一步证明了新能源汽车在起火率方面相对燃油车具有一定的优势。

    不仅起火率不同,两者起火的特点也存在差异。新能源车起火大多是由电池引发的,一旦起火,火势就像脱缰的野马,迅猛且容易复燃,扑灭起来难度极大。而燃油车起火多是因为线路老化或者油路泄漏,火势相对较慢,也不容易复燃。这就像是两种不同性格的敌人,我们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应对。

    三、技术改进与预防措施:双管齐下的安全保障

    为了降低新能源汽车的起火风险,技术提升是关键的一环。在热失控管理方面,各大车企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比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广汽的弹匣电池,它们通过创新的电池包设计,实现了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的神奇效果,就像给电池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防火服。同时,2024年工信部的新规也像一个严格的裁判,要求电池热失控后若起火即判定不合格,这进一步强化了安全标准,让车企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电池的安全性。

    当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也至关重要。在充电方面,要避免过充或者过放,就像吃饭不能暴饮暴食一样,优先选择慢充这种细嚼慢咽的方式。而且充电的时候要选择阴凉的地方,远离高温环境这个危险地带。在驾驶和停车时,要避免涉水行驶这种危险行为,定期检查电池和线路,就像定期给汽车做体检一样。停车的时候也要远离易燃物,不给火灾任何可乘之机。如果不幸发生自燃,要像遇到危险的小动物一样,立即断电撤离并报警,千万不要自行灭火,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理性对待新能源汽车起火风险

    夏季高温确实给新能源汽车带来了起火风险的增加,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对新能源汽车望而却步。通过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规范的使用,整体风险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用户需要重点关注电池的维护和充电安全,这就像是守护自己的宝贝一样细心。同时,也不必过度担忧,因为从数据上看,新能源车的起火概率已经低于燃油车。只要我们正确对待,新能源汽车在夏季依然可以安全地陪伴我们出行。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