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丰田凯美瑞为例,此款在美国年销超30万辆的“国民车型”,2024年于美国市场基础款售价约2.5万美元,其约40%零部件(如发动机、变速箱)从日本本土进口。美国加征25%关税后,零部件成本骤增2500美元,整车关税达6250美元。因此单辆车的关税成本总计涨至8750美元。

丰田美国经销商算了一笔账:若维持原有售价,每卖一辆凯美瑞亏损 3000 美元;若将关税成本转嫁消费者,售价将涨至 3.375 万美元,比同级别福特蒙迪欧、雪佛兰迈锐宝贵出 5000 美元。2025年4月,凯美瑞在美国的销量同比锐减42%。经销商展厅里积压的日系车不得不贴上 “关税补贴价” 标签 —— 即便每辆让利 5000 美元,消费者仍更倾向选择价格更低的韩国现代索纳塔(约 2.8 万美元)。


更棘手的是 “零部件蝴蝶效应”:本田在美国俄亥俄州的工厂,原本依赖日本进口的 CVT 变速箱,关税后单套采购成本从 2000 美元涨到 2500 美元,导致工厂产能利用率从 90% 降至 65%。为避免停工,本田不得不临时从泰国工厂调货,却因东南亚物流周期长,导致美国工厂生产线每周停工 12 小时。”

数据表明,2024年日本车企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达18%。然而,在关税实施之后,预计2025年其占有率将跌落至12%。雷克萨斯LX570之类的高端车型境况更为惨淡。关税征收后,其售价突破12万美元,较同级别林肯领航员高出30%,致使2025年第一季度订单量归零。一位丰田北美高管在内部会议上坦言:“我们现在卖一辆车,利润还不够支付美国海关的关税单。”

这种困境倒逼日本车企加速 “去日本化”:日产计划 2026 年前将美国市场车型的本土零部件采购率从 60% 提升至 85%,但需要投资 20 亿美元改造供应链;马自达则宣布暂停向美国出口中型车,转而主推墨西哥工厂生产的小型车。然而,美国本土零部件供应商的产能和技术标准难以匹配日系车企需求,导致质量投诉量激增 30%。正如底特律汽车分析师所言:“关税大棒下,日本车企要么被美国市场‘溢价绞杀’,要么被本土供应链‘质量拖垮’,两头都是死胡同。”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