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工信部正式发布了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这一被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的新规,明确要求动力电池在热失控后必须保证2小时内不起火、不爆炸。

新规将分阶段实施:新申请型式批准的车型自2026年7月1日起执行,而已获得型式批准的车型则从2027年7月1日起执行。
新国标的“三把刀”新国标对电池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热失控封喉:新标准要求电池在热失控后2小时内不起火、不爆炸,相比旧标准的“5分钟逃生时间”,新规直接将安全门槛拉到了“学霸级”。

新增了底部撞击测试,要求电池包在受到相当于两瓶矿泉水从10层楼顶砸下的能量撞击后,无泄漏、外壳破裂、起火或爆炸现象。
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要求电池在300次快充循环后仍能扛住短路测试。
行业影响新国标的出台,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技术升级: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已加速研发固态电池、磷酸锰铁锂电池,通过改进电解液、增强热管理系统来满足新标准。

行业洗牌:新规可能增加中小企业的研发成本,短期内或引发行业洗牌,但长期来看,安全性能提升将降低保险、运维等隐性成本,为行业创造更大价值空间。
市场动态:2026年下半年可能出现旧款车降价潮,但消费者需谨慎选择,确认车辆是否符合新规,否则可能面临车辆无法上路的风险。

未来展望新国标只是起点,未来电池竞争将是安全、成本、环保等多维度的“全能赛”。站在2025年的十字路口,消费者面临两难:是趁低价抄底旧款锂电池车,还是等待更安全的钠电池或固态电池?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