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蔚小理一个都活不下去?

    多云Mr头像多云Mr头像
    多云Mr04-15


    近日,某专家发表评论称“蔚小理”独立存在的概率等于零,要尽快兼并重组。


    这一观点我个人赞同一半。虽然在蔚小理中我有明显厌恶的品牌,同时我也认为其中有企业大概率会被吞并,但并不认为蔚小理独立活下去的可能性为零。


    因为时势造英雄,既然蔚小理成于时势,那么就不能简单的在商业逻辑上去评判,也得回归背后的时势走向。


    蔚小理能不能活,“城市”说了算。


    如今,中国各大城市正在由“土地财政”转型为“股权财政”。如果说土地财政的载体是房地产,那么股权财政的载体,现下便是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因为汽车所能拉动和行业与就业,仅次于大基建与房地产。


    所以我们看到诸多城市在高喊“建设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同时,也在大手笔的对一些造车新势力进行资金和资源支持。这也就使得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极其狂野与赤裸。


    与其说是车企在烧钱,倒不如说是背后的“城市”在为烧钱而撑腰。因为车企的获胜,就是“城市”的获胜,而城市的获胜,就能在全国市场赢家通吃。详情可参照曾经的深圳-比亚迪、杭州-吉利等。


    那么“城市”能得到什么好处?明明很多新势力还在亏钱啊。


    “城市”算的是大账。这就像文旅产业往往利润微薄,但每座城市都不遗余力的想把自己打造成人人向往的网红旅游地。


    大账一,就是“城市”能借此完成产业升级与发展转型。这点通俗易懂,在此不再赘述。


    大账二,“城市”能借此调整自身在全国的权重与位置。我们知道,国家近两年频频强调“经济大省挑大梁”,也就是说当你能主动成功挑起大梁,那么你以后就能成为国家的大梁。这也就是为何当许多省份主动表示要挑大梁后,本土的车企就开启了更为猛烈的的降价促销(甚至某个号称绝不降价的车企也加入其中)。省份领了挑大梁的任务,自然就要拆分给自家的企业们——车企还在亏损?那不能够,先把友商和邻省的市场抢过来,今天很苦、明天更苦,但后天的赢家通吃之际是无比的甜。


    大账三,国家要开放、省份要开放、市场要开放……倘若新兴产业无法替换旧产业、新一代的产业官僚无法替代旧产业官僚,那么任何开放都只会纸上谈兵。那如何合法合理合规的替代?那就是把新产业做大做强,让全社会享受到新蛋糕。


    所以,蔚小理究竟能不能活下去,不仅仅是看其中的商业模式与产品创新,更要看背后的城市是否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当回事儿。目前来看,北京顺义(理想)、安徽合肥(蔚来)、广东广州(小鹏),对此领域的投入仍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哪怕蔚来是三者中最大的亏损者,但也比合肥如今重新孵化一家造车新势力划算。


    只要“城市”没认输也还没放弃,那么新势力就还有出头的机会。至于它们是否能独立活下去?这就取决于它们所在的地区,能否像承诺的那般真的挑起大梁。


    没有一个挑大梁的人,会甘心被他人吞并。


    END

    次阅读
    16评论
    8赞同
    收藏
    分享
    16评论
    8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