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重磅!中欧有共识,但中国输欧电动车或不能低于29万!

    电车Daily头像电车Daily头像
    电车Daily04-15

    电车界4月14日消息

    综合媒体报道,中欧双方近日在电动汽车领域达成了重要共识。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日前表示,中国和欧盟已同意研究为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设定最低价格,以代替于2024年加征的电动车关税。

    欧盟贸易专员塞夫科维奇称,“设定最低价格”这一贸易策略旨在“既维护欧洲市场公平,又为合法贸易创造空间”。

    这一消息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随后市场传出,这一“最低价格”将设定在3.5万欧元至4万欧元之间。

    以3.5万欧元计算,按照4月14日外汇价格,折合人民币290815元。而国内充斥着诸多低于10万人民币的纯电汽车。

    1983年桑塔纳汽车首次进入中国市场时,在定价环节上,中德双方就曾产生分歧。

    德国大众原定价格为8万元,然而中方代表经过商议后,认为16万元更为合理,再加上经销商额外加价3到4万元,最终桑塔纳售价约为20万元左右。

    当时中方坚持较高定价,背后有着多方面考量,而如今欧盟主动提出对中国电动汽车设定最低价格,历史似乎在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呼应。

    大众汽车也迎来了最为辉煌的“黄金30年”。时至今日,限价方从“大众中方合作者”换成了欧盟。

    从行业角度来看,这一限价举措并非全然不利。

    对于中国车企而言,较高的售价意味着更丰厚的利润空间,企业可以借此反哺研发,投入更多资金用于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以及拓展市场渠道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中国电动汽车在全球的竞争力。

    自2024年起,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征收额外关税,税率在10%至35.3%之间,这对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的发展形成一定阻碍。

    如今通过设定最低价格来替代关税,对中欧双方而言,或许是一种相对更优的解决方案。

    一方面,欧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本土汽车产业,避免中国低价电动车对其市场份额的过度挤压。

    另一方面,中国车企也可借此契机,调整在欧洲的市场策略,从价格竞争更多地转向技术与品牌竞争。

    中欧在电动汽车贸易问题上达成的共识,特别是关于“最低限价”的讨论,确实为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带来了新的变数。对于中国自主品牌来说,如何利用好这一政策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策略规划的问题。

    次阅读
    4评论
    5赞同
    收藏
    分享
    4评论
    5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