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汽车圈炸了锅——老司机们发现常去的4S店突然集体"撂挑子",卷帘门一拉,保养卡成了废纸片。
家住杭州城西的老李望着手机里预约失败的提示直挠头:"我这辆三年前买的合资轿车,眼瞅着要过质保期,现在连换机油都找不着门路?"

这把火其实早就有苗头。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4S店数量较三年前缩水18.7%,仅上半年就有超2000家门店"熄火"。
这背后藏着三把"杀猪刀":新能源车销量去年同比增长35.8%,把传统燃油车市场捅了个窟窿;车企直营模式遍地开花,厂家绕过经销商直接对话车主;再加上三年特殊时期积压的库存车,把4S店的现金流压成了压缩饼干。

不过车轱辘总要转,新路子也在冒头。
北京朝阳区某社区汽修店老板张建军扯着嗓门说:"咱这现在天天排长队,换个刹车片比医院挂专家号还难。"
他店里摆着从4S店跳槽过来的技术总监,维修价却比4S店便宜四成。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新增汽车维保企业4.3万家,比卖奶茶的铺子还多两成。
要说这变化里的门道,其实就是汽车后市场在"换挡"。

就像十年前谁也没想到手机贴膜能成产业,现在小区门口的"快修驿站"配着智能诊断仪,手机下单还能上门取车。
有车主算过账:给爱车做全套养护,走新渠道能省出半年油钱。
难怪有人说,4S店这棵大树倒了,林子里反倒窜出更多蘑菇。
行业专家王海涛打了个比方:"汽车后服务正在从专卖店走向便利店时代。"
他提醒车主们留个心眼:选新渠道要认准电子维修档案和原厂配件追溯码,别图便宜让爱车吃"地沟油"。
毕竟车跟人一样,保养这事马虎不得。

这场4S店关店潮看似闹心,实则给行业踩了脚急刹车。
就像当年数码相机干翻胶卷,新势力造车逼着老牌车企转型。
车主们早晚要明白:油门踩到底也追不上时代,不如早点适应新赛道上的风景。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