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防冻液不仅是“防冻”!99%车主忽略的4大作用,换错可能毁发动机

    防冻液又称冷却液,作为汽车冷却系统的核心介质,防冻液的作用远超普通车主的想象。它不仅是冬季防冻的“救命稻草”,更是全年保护发动机的“全能卫士”。其作用在发动机水箱内循环,起到防冻、防沸、防锈、防腐蚀等效果,大多防冻液的颜色为红色或绿色。以下从核心功能到更换误区,为你深度解析防冻液的重要性。

    防冻液主要有以下几点功能

    1.防止发动机高温:普通的水在100℃就会沸腾,然而防冻液的沸点可达到108℃以上,防止发动机因为高温“开锅”导致动力下降甚至拉缸。

    2.抗冻抗寒:防冻液的冰点远低于水(可达-40℃以下),冬季能有效防止冷却系统结冰,避免水箱胀裂、发动机缸体冻坏等“致命伤”。

    3.防腐防锈:因为冷却系统中的金属(铝、铁、铜)长期接触水会腐蚀生锈。防冻液含缓蚀剂,能中和电化学反应,清除已有锈迹,保护管路和缸体。

    4.抑制水垢:普通水中的钙镁离子易形成水垢,堵塞散热器。防冻液采用去离子水+防垢剂,从源头杜绝水垢生成,保障散热效率。

    发动机冷却液,常见的就是乙二醇-水溶液,这是基础。由于现代汽车工艺的要求,冷却液中添加了很多的添加剂,以保护各式各样的发动机。这些添加剂的不同,导致冷却液分化成好几个阵营。

    1.OAT防冻液:其代表产品为DEX-COOL冷却液。大众的G12防冻液、通用车系的装车冷却液和加德士特效防冻防腐液。

    2.日系冷却液:日本车系用的冷却液比较独特,但它们一般都含磷酸盐,对环境有害。

    3.欧系防冻液:欧洲是国际上对环保最重视的地区,因此欧洲车使用的冷却液,除了DEX-COOL类型的有机酸冷却液外,绝大多数是复合型的冷却液。欧洲车冷却液中拒绝胺、硼、磷、亚硝酸盐,但允许含有较低量的硅酸盐以保护铝合金发动机。

    防冻液更换周期:90%车主踩的坑

    1.误区:听南方的朋友说南方这边不需要加防冻液,少了加点自来水就行。那真的是大错特错了,防冻液全年需用,自来水易腐蚀、结垢,长期使用可能让维修费翻倍。而且防冻液的颜色也不能混着加,因为不同品牌配方差异大,混加可能导致化学反应失效,甚至堵塞管路。(希望各位车友们不要因小失大)

    2.更换周期:大多数车型建议遵循2年或4万公里的更换标准,这是基于发动机冷却系统保护的综合考量。个人觉得日系车的防冻液好,一般维修手册上都有标注,10年或行驶20万公里更换。需注意液面低于“MIN”刻度需要添加对应颜色的防冻液,液体浑浊变色、出现悬浮物时,立即清洗或者更换。

    一定要注意等发动机的温度下降了以后再拧开盖子添加,水箱或者副水壶的压力很高,高温防冻液会在打开盖子的一瞬间喷出,最好是早上冷车的时候添加。

    一桶防冻液价格不过百元,却能避免数千元的发动机大修费!无论南北车主,定期更换防冻液都是延长爱车寿命的“必修课”。转发收藏本文,让更多车友远离“毁车”陷阱!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