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查看了奔驰近半年来的销量,从2024年9月,奔驰卖出了51,095辆车,给大家开了个好头。可谁能想到,到了10月,情况急转直下,只卖出41,614辆,相比上个月下降了18.6%,传统的销售旺季却冷冷清清,这让人大跌眼镜。11月,销量稍有起色,达到49,817辆,算是有了点回暖的迹象。12月,奔驰靠着年末的促销活动,销量一下子冲到了半年里的最高值54,556辆,这也证明了促销的效果确实显著。

进入2025年1月,销量直接腰斩,只有4.0万辆,春节前大家消费的劲头不足。
2月更是跌到谷底,仅3.6万辆,不过排名倒是因为同行表现不好,上升到第9。3月终于上演大反转,销量达到5.2万辆,暴增1.6万辆 。
3月奔驰销量暴增,我分析了一下有三个原因。
一、价格策略调整
奔驰GLC、E级这些热门车型,终端优惠超过10万元,GLC的入门价直接降到了24万元左右,这个价格都快和一些合资品牌差不多了,一下子就吸引了好多原本考虑合资品牌的消费者。
新能源车型这边,EQA、EQB等纯电车型降价幅度超过15万元,有的门店还推出“首付3万开走”的政策,对于那些预算不太充足,但又想拥有一辆奔驰的人来说,这诱惑实在太大了。

不仅如此,奔驰还在金融政策上加码,提供低息贷款,还有最高5万元的高额置换补贴,这就大大降低了大家购车的门槛。
从数据上就能看出来,3月奔驰经销商平均每辆车的让利幅度,比去年同期扩大了30%,来店里看车的人环比增长了50%,成交量一下子就爆发了。
二、政策窗口期:国七排放倒逼消费
国七排放标准在2025年7月就要实施了,这可让不少消费者心里犯嘀咕。大家都担心自己买的老标准车型以后保值率会下降,所以都想趁着政策切换之前赶紧买车。再加上北京、上海等地也来助力,针对燃油车推出了区域性补贴,像免拍牌费、购置税减免这些优惠。奔驰经销商抓住这个机会,大力宣传“末班车”优惠,告诉消费者现在不买就亏了。从整个行业来看,3月燃油车市场都在回暖,乘联会的数据显示,豪华品牌燃油车销量相比上个月增长了22%,这就说明政策的驱动效应特别明显。

三、竞品短期承压:供应链与口碑危机
奥迪因为芯片短缺,Q5L、A6L这些车型的交付周期延长到了3个月,很多客户可等不了这么久,就纷纷转向现车充足的奔驰。特斯拉这边,上海工厂Model Y的产线在升级,3月交付量相比上个月下降了40%,那些高端用户没办法及时提到车,就又回到了燃油车市场。另外,2月某新势力车型发生自燃事件,这一事件不断发酵,让部分消费者对电动车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所以对电动化都持观望态度,这也给奔驰带来了机会。
奔驰这一轮靠着降价、政策和竞品的问题,销量有了大幅增长,但也藏着不少隐忧。首先,大幅度降价虽然能在短期内提升销量,可从长远来看,可能会损害奔驰一直以来的豪华定位。根据用户调研,有30%的消费者都觉得“奔驰不再高不可攀”了,这对奔驰的品牌形象可不是个好信号。在新能源转型方面,奔驰也不太顺利,EQA、EQB等车型一直被大家诟病是“油改电”,3月奔驰电车的销量占比还不到15%,和比亚迪、特斯拉比起来,差距太大了。还有政策方面,国七实施以后,燃油车的购车需求可能会断崖式下滑,而且地方补贴也不可能一直有,一旦政策红利消失,奔驰的销量还能不能保持就很难说了。
总结:短期爆发难掩长期压力
总的来说,奔驰3月的销量反弹,其实就是“降价+政策+竞品漏洞”共同作用产生的短期现象。奔驰接下来要面对的核心挑战还有很多,比如在电动化转型的过程中,怎么重新找回技术上的优势;怎么在打价格战的同时,还能保持品牌的调性;以及怎么应对中国消费者越来越理性的购车观念。
在这里也要提醒消费者,买车的时候一定要权衡好“短期优惠”和“长期成本”,可别因为一时的降价就冲动消费。
数据来源:终端销售统计、乘联会行业报告、经销商实地调研。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