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囤物资:先活下来才能想别的
1.食物和水:
(1)至少囤够全家15天用量,选压缩饼干、罐头、维生素片等耐存放的。
(2)桶装水按每人每天3升备(饮用+清洁),净水片和过滤器也要准备。
2.药品包:
(1)消炎药、止疼药、止血绷带、碘伏、慢性病药物(如降压药)。
(2)学基础急救技能,比如包扎、心肺复苏(网上有免费教程)。
二、藏身地:提前找好“安全屋”
1.城市居民:
(1)熟悉小区地下室、地铁站等掩体位置,远离政府大楼、发电厂等高危目标。
(2)用厚窗帘、胶带封窗防冲击波(参考俄乌冲突中基辅市民做法)。
2农村居民:地窖、树林等天然掩体提前踩点,储存部分物资。
三、保通讯:别让自己“又聋又瞎”
1.设备:
(1)手摇收音机(断电也能收紧急广播)、备用充电宝、卫星电话(经济允许的话)。
(2)纸质地图(手机没信号时用)。
2.信息源:记牢本地应急广播频率,关注政府官方账号,别信微信群谣言!
四、防身术:不主动惹事,但能保命
1.工具:
(1)强光手电(夜间防身+照明)、辣椒喷雾(非管制物品)。
(2)斧头、撬棍等工具既能破拆也能防身。
2.策略:遇到抢劫别硬刚,优先保命,记住“跑>躲>反抗”原则。
五、现金和证件:关键时刻能换命
1.现金:银行可能瘫痪,备足小额现金(美元、黄金更保值)。
2.证件包:
(1)身份证、户口本、房产证拍照存网盘,原件用防水袋装好。
(2)血型、过敏史写卡片随身带,方便急救。
六、技能准备:现代人最缺的生存能力
1.基础技能:生火(打火石比打火机可靠)、净水、缝补衣服。
2.特种技能:电工、医生、修车师傅战时最吃香,普通人至少学会换轮胎、接电线。
七、心理建设:冷静比武器更重要
1.家庭预案:提前约定失散后的集合地点(如老家、亲戚家)。教孩子背下父母电话和家庭地址。
2.情绪管理:别被网络恐慌带节奏,少看血腥视频,保持作息规律。
如战争来临时,普通人能做的不是上阵杀敌,而是最大限度提高存活率。按这七步提前准备,关键时刻你和家人的生存概率能提升80%!
最后提醒:
- 别囤太多奢侈品(烟酒、化妆品),战时不如一包盐、一包糖更值钱。
- 和邻居搞好关系,抱团取暖比单打独斗更安全!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