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比亚迪汉L上市:标配智驾+超千匹马力,BBA慌不慌?

    老张说科普头像老张说科普头像
    老张说科普04-10

    低价高配掀翻市场,比亚迪汉L到底动了谁的蛋糕?

    4月9日,比亚迪全新旗舰轿车汉L正式上市,售价20.98万元起,直接杀入20万级市场。新车提供纯电(EV)和插混(DM)两种动力,全系标配“天神之眼B”高阶智驾系统、激光雷达及兆瓦级闪充技术,顶配车型马力超千匹,零百加速仅2.7秒。这一价格比预售直降近5万元,堪称“技术普惠”的标杆。然而,低价背后是否存在配置缩水?比亚迪能否用“堆料”策略真正撼动特斯拉、BBA的市场地位?争议已悄然浮现。

    从技术储备到价格屠刀,汉L的“上位”之路

    汉L的诞生源于比亚迪对高端市场的野心。早在2024年初,比亚迪第五代DM混动技术和超级e平台技术便已曝光,这两项技术成为汉L的核心竞争力。超级e平台通过全域1000V高压架构,将充电效率提升至“5分钟补能400公里”,同时将整车线束减少40%,成本压缩35%。而第五代DM技术则实现油电协同效率突破,插混版纯电续航达200公里,满足城市通勤需求。

    价格策略上,比亚迪一改高端车型“高溢价”常态,汉L EV起售价21.98万元,DM版更下探至20.98万元,比同级别特斯拉Model 3、奔驰C级便宜10万元以上。这一“降维打击”直接瞄准年轻中产群体,配合“至高1.5万元置换补贴”政策,试图用性价比撬动市场格局。 ​

    ​“低价高配”真实性存疑?

    汉L宣称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天神之眼B智驾系统,但实际体验是否达标?参考行业现状,激光雷达成本约5000元,而汉L入门版仅20.98万元,若未减配其他硬件,比亚迪如何平衡成本?业内人士推测,其智驾算法或依赖视觉方案为主,激光雷达仅作辅助。 ​

    ​兆瓦闪充能否解决充电焦虑?

    比亚迪宣称“5分钟充电400公里”,但这一速度需匹配专用兆瓦充电桩。目前全国仅布局约500座,且多集中在一线城市。对三四线城市用户而言,超充站覆盖率低,实际体验可能大打折扣。

    ​性能与舒适能否兼得?

    汉L四驱版马力超1100匹,零百加速2.7秒,但家用场景中,如此狂暴性能是否必要?有用户质疑:为追求加速牺牲续航(四驱版CLTC续航仅601公里),是否本末倒置? ​

    ​比亚迪的“阳谋”与隐忧

    汉L的定价直接威胁两大阵营:一是特斯拉Model 3、小鹏P7等新势力,二是奔驰C级、宝马3系等豪华燃油车。以Model 3为例,其入门版售价26万元,续航仅606公里,且无激光雷达;而汉L EV入门版便宜4万元,续航701公里,智驾硬件更齐全。对BBA而言,汉L的智能配置和用车成本优势,可能加速燃油车用户转向新能源。 ​

    然而,比亚迪也面临挑战。其一,品牌溢价不足,20万以上市场用户更看重“豪华感”,而汉L内饰虽用竹木材质,但部分塑料件仍显廉价;其二,智驾系统尚未经历大规模路测,与华为、小鹏等仍有差距。 ​

    ​用户怎么选?低配够用,高配“性能过剩”

    针对汉L的6款车型,普通家庭用户建议选择DM尊享版(20.98万元),纯电续航200公里足以满足日常通勤,且标配智驾和基础舒适配置;追求长续航可选EV尊享版(21.98万元),701公里续航应对长途无压力;而四驱旗舰版(27.98万元)适合性能爱好者,但需承担更高的能耗和价格。

    技术普惠背后,比亚迪的野心与挑战

    汉L的上市不仅是产品迭代,更是比亚迪向高端市场冲锋的号角。通过“技术下沉”策略,比亚迪试图证明:高端不等于高价。然而,市场是否买单,仍需时间检验。

    次阅读
    1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1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