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汽车行家
欢迎供稿 | 请添加微信shaoyanlin412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在新能源与价格战的双重冲击下,传统4S集团经历了“至暗时刻”。这从最近各大汽车经销商集团发布的2024年财报中可见一斑。
截至发稿,已上市的十大4S集团中,广汇宝信表示财务状况复杂,公告延迟披露;厦门信达业绩预告中表示汽车业务利润减亏,但未给出详细数据。
汽车行家盘点其余8家财报,仅中升、永达两家保持盈利,其余6家净利润全线下滑,美东、新丰泰等企业跌幅甚至超过1500%。

新车销售因价格倒挂陷入“卖一辆亏一辆”的困境,二手车市场同步崩盘,行业被迫转向售后业务与新能源转型求生。这场风暴背后,是传统经销模式与市场巨变的激烈碰撞。

燃油车失守,价格战雪上加霜
2024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燃油车市场需求加速萎缩。豪华车与合资品牌首当其冲,宝马、奔驰等传统豪华品牌销量下滑,导致4S店库存积压、价格倒挂。以美东汽车为例,其代理的保时捷、雷克萨斯等品牌新车毛利率跌至-6.2%,全年亏损扩大至1548%。
价格战进一步加剧了生存压力。主机厂为争夺市场份额,要求经销商降价促销,导致新车销售“增量不增收”。中升集团全年销量仅下降3.2%,但新车收入却缩水10.6%,亏损达32.08亿元。二手车市场同样惨淡,永达二手车交易量同比下降19.4%,部分车型价格崩盘后“越卖越亏”。
行业普遍认为,燃油车市场衰退、新能源替代加速、主机厂政策滞后是三大核心原因。经销商陷入两难:继续卖燃油车亏损,转型新能源成本高昂。

售后从“配角”到利润支柱
当新车销售难以为继,售后业务成为4S集团的救命稻草。2024年,中升集团售后服务收入逆势增长9.6%至220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10.8%,贡献了集团近40%的毛利。其成功秘诀在于:
1. 会员体系与客户粘性:中升通过“中升GO”会员系统触达1600万客户,62%的活跃用户产生衍生消费(如洗车、贴膜),带动入场台次增长7.8%。
2. 事故车维修与续保优化:中升全年处理事故车维修超241万单,续保业务同比增长20.7%;永达则通过附加险提升毛利至40.45%。
3. 钣喷中心规模化:正通、新丰泰等集团在核心城市建设大型钣喷中心,集中资源提升维修效率,与独立售后竞争。
然而,售后业务并非万能解药。美东售后收入占比达20%,但对集团利润贡献仍杯水车薪。中小经销商更因客户流失、成本高企陷入萎缩,6家集团售后收入同比下滑。

豪车经销商“倒戈”新能源求生
为摆脱燃油车依赖,头部集团加速向新能源赛道倾斜。永达2024年关闭18家传统门店,新开12家新能源网点,覆盖小米、鸿蒙智行、小鹏等品牌,计划2026年新能源销量占比达50%。中升则押注问界,已开设37家AITO门店,预计单店年利润可达2000万元。
转型策略呈现两极分化:
• 保守派:中升保留部分豪华品牌(如奔驰、宝马),聚焦中心城市客户,通过代步车(采购1000台问界)引导老用户转向新能源。
• 激进派:永达、世纪联合等大幅收缩燃油车业务,世纪联合旗下19个品牌中10个为新能源,涵盖零跑、智己等二线品牌,试图“广撒网”试错。
转型效果初现。永达新能源车型毛利较燃油车高30%,问界M9等高端车型单台毛利达1.31万元。但风险同样显著:广汇因资金链问题导致问界门店停摆,威马、高合等品牌暴雷更让经销商血本无归。

洗牌加速与模式重构
2025年,行业洗牌将更残酷。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测,全年退网经销商或超4000家,其中多数转向新能源。但新能源品牌授权门槛提高,腾势、问界等头部品牌优先选择资金稳健的经销商,淘汰负债高企的集团。
对4S店而言,两大趋势不可逆:
1. 售后业务“去品牌化”:中升弱化主机厂背书,以集团名义整合维修、保险服务,吸引外部客户。
2. 销售模式数字化:问界等品牌推行线上订车、透明化金融方案,减少4S店“灰色操作”,倒逼服务升级。
然而,新能源车维修需求减少、车企直营模式兴起,仍将挤压传统4S店的生存空间。经销商能否在“卖车”之外找到新价值(如二手车认证、充电服务),成为长期生存的关键。
结语:传统4S店的“大象转身”
从燃油车时代的王者,到新能源时代的追赶者,传统4S集团的转型之路充满荆棘。中升、永达等头部企业通过售后深耕与品牌重构暂获喘息,但更多中小经销商可能倒在黎明之前。未来,行业将呈现“强者恒强、弱者出清”的格局,唯有那些既能抓住新能源红利、又能重塑服务价值的集团,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场生死竞速,或许正是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必经之痛。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