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的锅该甩给代码还是人类" data-uid="" data-id="1828333532042268" data-concern-id="1828333532042268" rel="noopener noreferrer">#小米SU7的锅该甩给代码还是人类#
2025年3月29日深夜,安徽德上高速上,一辆小米SU7标准版以116km/h的时速一头撞上了施工路段的水泥隔离桩,瞬间起火,三名大学生葬身火海。这事儿一出,全网炸了锅:是代码太菜,还是人类太浪?这锅到底该甩给谁?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场悲剧背后的真相,顺便调侃一下这智能驾驶的“智商税”。

代码:辅助驾驶还是“助你上路”?
先说代码。小米SU7标榜的NOA(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听起来高大上,实际呢?就是个L2级别的“半吊子智能”。官方数据说了,车在撞上前2秒,驾驶员接管了方向盘,可车速还是高达97km/h,AEB(自动紧急制动)愣是没把车刹住,最后一头栽进水泥桩,电池还爆燃了。这代码,咋看咋像个“摆设”。网友调侃:“这智驾是来辅助驾驶的,还是来辅助你上路的?”
再看看小米的“黑历史”:2024年11月,70多辆SU7因自动泊车BUG集体剐蹭,官方认栽修车,可这不还是代码的锅?还有把牛认成人这种“智障操作”,暴露了算法训练的短板。代码不是万能的,遇到施工路段这种复杂场景,识别不准、反应迟钝,简直就是“睁眼瞎”。可笑的是,小米宣传时吹得天花乱坠,实际交付的却是“半成品”,这不坑人吗?

人类:手握方向盘,心在天上飞
但别急着全怪代码,人类也得照照镜子。事故里,女司机在限速60km/h的施工路段开到116km/h,这操作简直是“拿命飙车”。高速改道、锥形桶摆了一路,她愣是没减速,智驾报警了也没管,最后2秒才接管,能刹住才怪!网友吐槽:“这姐们儿是把智驾当无人驾驶了吧?方向盘在手,脑子呢?”
还有个细节,车是她男友贷款买的毕业礼物,借给她开。结果呢?超速行驶,商业险拒赔,交强险不够,男友还得背连带责任赔家属。这男友估计得哭晕:“我送你车,不是送你走啊!”用户手册里白纸黑字写着“智驾只是辅助,责任在驾驶员”,可多少人当耳旁风?过度依赖智驾,把命交给代码,这不作死是什么?
道路管理:隐形推手别装无辜
别忘了还有个“隐形玩家”——道路管理方。高速改道到逆向车道,限速牌、锥形桶有没有摆到位?夜间施工,警示灯亮不亮?防撞桶有没有?这些要是没做好,等于给事故开了绿灯。网友质疑:“几公里外就该有提示,这女司机再浪,也不至于浪到没边吧?”施工方要是敷衍了事,这锅你们也得背一口!

小米营销:吹牛不上税,出事就甩锅
再说小米,营销玩得飞起,“智驾天花板”“多项第一”,结果呢?事故一出,秒变“辅助驾驶”,甩锅比代码跑得还快。标准版用户手册还建议“晚上别用智驾”,那你宣传时咋不说清楚?网友怒了:“卖车时吹成无人驾驶,出事就说是L2,文字游戏玩得6啊!”这波流量反噬来得太狠,小米从“网红神车”秒变“事故明星”,雷军估计得喝口枸杞压压惊。
真相:锅是大家的,别光顾着甩
所以,这锅到底归谁?代码有bug,人类太浪,道路管理可能拉胯,小米营销过度包装——全都有份儿!智能驾驶不是无人驾驶,代码再牛也代替不了人脑。车企得把技术搞扎实,别光顾着炒概念;用户得长点心,别把智驾当保姆;道路管理也得负起责,别让司机“裸奔”。这场悲剧,三条人命换来的教训,够沉重了吧?
小米SU7的事故,是智能汽车成长的阵痛,也是人类对技术迷信的代价。代码和人类不是对立的,而是得一块儿进化。车企别再拿“自研”当噱头,拼装电池、半吊子智驾,拿用户当小白鼠的下场就是这样。用户也别傻乎乎信宣传,方向盘在手,命得自己攥着。读者们,你们觉得这锅该怎么分?代码菜还是人太飘?来评论区开撕吧,咱们一起吃瓜看戏,顺便给智驾上上课!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