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余承东卸任车BU董事长背后:华为汽车业务轻装上阵的大棋局

    4月4日,华为官网和余承东的社交媒体认证信息同步更新,原先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头衔悄然消失,仅保留“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职务。这一变动引发外界猜测:余承东是否要“淡出”汽车业务?知情人士火速回应:非也!此举是为了让他更聚焦终端业务与鸿蒙智行,华为汽车业务仍在加速推进。

    背后的关键动作,是华为车BU主体已悄然装入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3月31日,引望完成工商变更,华为持股从100%降至80%,新增赛力斯、阿维塔两大车企股东各占10%。引望董事长由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接任,余承东退居副董事长。至此,车BU从“华为旗下”变为独立合资公司,华为兑现“不造车”承诺的同时,将核心业务推向更开放的产业合作。


    有人调侃余承东“丢了车BU的头衔”,但懂行的人都知道,这恰恰是华为汽车业务“换挡提速”的信号。余承东是谁?那个喊着“遥遥领先”、把华为手机从贴牌机带到全球前三的狠人。如今他不再挂名车BU董事长,看似退,实为进——甩开行政包袱,专心在终端和鸿蒙智行领域“打硬仗”。

    华为的汽车战略向来是“两条腿走路”:车BU负责技术输出,鸿蒙智行深度参与造车。前者像“军火商”,给车企卖智能驾驶方案;后者像“合伙人”,拉着赛力斯、奇瑞等打造“界”字家族车型。现在车BU独立成引望,引入车企股东,既避开了“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争议,又让技术生态更开放。余承东的角色转变,正是为了让鸿蒙智行这条腿迈得更稳、更快。

    看看数据就知道华为这步棋多高明:2024年车BU营收暴涨474%,首次盈利263亿。而鸿蒙智行已手握四个“界”,上汽的“第五界”也在路上。这时候把车BU独立出去,既能用股权绑定车企,又能让余承东腾出手来,在终端战场和苹果、小米贴身肉搏。什么叫“进退有度”?华为这招教科书级别的战略调整,给所有科技公司上了一课。


    余承东的职务变动,看似是个人头衔的加减法,实则是华为汽车业务从“单兵突进”到“生态共赢”的转折点。当车BU变成引望,当“余大嘴”专注鸿蒙智行,华为的汽车版图正在打破边界。有人说这是“分家”,但明眼人看到的是“合纵连横”——用开放换规模,用技术换市场。

    未来的智能汽车战场,华为要做的不是一家独大,而是让每辆车都流淌着鸿蒙的血液。正如余承东那句“遥遥领先”,华为的野心从来不在一个头衔,而在整个产业的星辰大海。你看好华为“不造车却定义车”的战略吗?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