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哨兵模式成为新老车主的“分水岭”,老车主该何去何从?
2025年3月,比亚迪宣布哨兵模式升级仅支持近一两年发布的部分新车型。对于更早期的比亚迪车主而言,这一政策无异于被贴上“过时”标签,他们不禁发问:**技术的进步是否必须以抛弃老用户为代价?**

哨兵模式设置界面
老车主的困境:被锁住的安全感
哨兵模式作为智能汽车的核心安防功能,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实时监控车辆环境,已在多起盗窃、破坏事件中发挥关键作用(案例详见山东烟台车主利用哨兵模式取证)。然而,比亚迪早期车型(如唐DMI)的车主发现,该功能虽硬件支持,却被系统“上锁”,官方渠道无法激活。
- 技术矛盾:车机系统基于安卓开发,理论上具备开放潜力,但厂商主动限制功能。
- 需求迫切:车主对安全监控的需求不分新旧,尤其在停车场、路边等高危场景,老车型用户同样需要“智能护盾”。
自助解锁:游走于风险与便利之间
面对官方支持的缺失,老车主们摸索出多种“野路子”,却也陷入两难:
- 刷机改系统:通过Root权限刷入第三方系统包解锁功能,但可能导致质保失效、系统崩溃。
- 外挂设备/软件:如插入USB外接模块或使用“迪加”“魔法卫士”等第三方软件,成本低且操作便捷,但存在小电瓶亏电、摄像头寿命损耗等隐患。
- 特调服务:付费由专业人员定制解锁,稳定性较高且保留质保,但费用动辄上千,性价比存疑。
- 车主自嘲:“买个车还得自学成‘黑客’,到底是开车还是搞科研?”
厂商责任:技术迭代不应成“甩锅”借口
比亚迪的“区别对待”政策暴露三大问题:
- 技术割裂:同品牌车型因年份差异被划为“新旧阵营”,削弱用户忠诚度。
- 服务缺位:未提供付费升级等过渡方案,放任车主承担破解风险。
- 生态封闭:安卓车机的开放性被刻意限制,与“用户共创”趋势背道而驰。
- 网友犀利点评:“一边宣传‘科技普惠’,一边给老用户设技术壁垒,比亚迪的‘普惠’是选择性普惠?”
呼吁与建议:平衡创新与用户权益
- 对厂商:推出老车型适配计划,如付费开通、硬件升级服务,或开放部分API供开发者优化。
- 对车主:谨慎选择非官方解锁方案,优先评估质保与安全风险;通过社群联合发声,倒逼厂商回应诉求。
- 对行业:建立“功能更新承诺期”等行业标准,避免技术迭代沦为“计划性淘汰”工具。
结语
真正的科技普惠,是让每一代产品都能共享技术进步的红利,而非制造“数字鸿沟”。
智能汽车时代,技术的快速迭代不应成为漠视老用户权益的“免罪金牌”。当车企以“创新”之名划定用户等级,失去的不仅是口碑,更是对品牌初心的背离。

比亚迪哨兵模式硬件支持车型
互动话题:
如果你是老款比亚迪车主,你会选择冒险破解,还是向厂商抗议?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