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3月12日发了一篇《为何有人对增程那么执着?》文章,谈了一些原因。但没有讲的一个原因,就在这篇文章里讲。
理想、问界等“执着于”增程的车企,虽然在发动机、变速器技术方面不如传统车企,但要开发出或买好的发动机和变速器也不是比登天还难。

李想没把“执着于增程”的目的、本质说出来,说到位,人家当然不服了。人家就会说你发动机技术不行,变速器技术不行,等等,只好“剑走偏锋”走增程的路子了。
而王传福说电动机的响应时间是0.02秒(20毫秒),发动机机械的响应时间是0.2秒(200毫秒),差了约10倍。

发动机机械响应时间是0.2秒(200毫秒)

电动机响应时间是20毫秒(0.02秒)

电动机“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调整”,就是说,电动机可以快速精准实时地执行智驾算法、安全算法这样一个闭环系统。
他们“执着于”增程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智驾以及安全驾驶。李想没说出来,而王传福说出来了,对于比亚迪来说,纯油、混动、纯电动的技术都有,它大部分车型都是插混(纯电、增程、发动机单独直驱、发动机和电动机并联直驱4种模式)。
而对智驾以及安全驾驶的基本要求是,各种传感器的数据采集来了,算力和算法也有了,谁来实时快速精准响应,构成一个知行闭环?
这就牵扯到执行器反应速度和精准度的问题了。
要发动机来执行吗?由于发动机的响应速度只是秒级(0.2秒)的,存在较大的惯性的时间迟滞(即系统的时间常数T较大)。因为发动机从进气、根据进气量计算缸内喷油量(踩油门其实是踩进气门)到缸内做功,再到曲轴的动力输出,这个过程时间太长了。而对智驾的反应速度,只有秒级、200毫秒级是不够的,已经很慢了,反应或响应速度太迟钝了,需要毫秒级(200毫秒已接近秒级了)、甚至微秒级!
谁能完成毫秒级、甚至微秒级的快速精准的执行智驾算法和安全算法呢?
目前看来只有电动机!
因为电动机的响应时间可以做到毫秒级、甚至微秒级,实现从感知数据的采集、智驾和安全算法的建立到执行的快速精准的闭环,而现在的任何一款内燃机发动机都做不到。也就是说,只有电动机才能解决临门一脚的快速精准安全的射门。

本人原创
上图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实践活动的一般数据模型,即基于数据的知行模型[1]。对于车来说,通感器官是指各种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摄影头、麦克风等传感器,即采集看得见,听得到的数据。思维器官是指ECU、CPU、NPU或智驾芯片等,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产生智驾和安全驾驶的算法出来。效应器官或运动执行器官是指发动机、电动机等,执行智能和安全驾驶的算法输出的目的或应用数据。当然还包括车内各种工业数据总线(即传入传出神经器官)等通信网络。它们构成了感知、处理、执行的知行闭环系统,也是智驾和安全驾驶的知行闭环系统。
那么为何不直接是纯电呢?因为就目前来看,中大型以上的SUV等车型的纯电销售的业绩都不好,主要原因还是人们对电池成本高、使用年限短、续航短等的顾虑。即便有再快的充电速度,这种打鸡血的方式以及全国已有的充电桩也是跟不上。即便有固态电池也存在如下图这样的问题。

电池每年容量的下降
响应速度快和精准及时的调控才是“执着增程”的重要原因。
而对于插混的车来说,它本身就包括增程、纯电、油电并联的直驱模式,也就是说,都包含电动机直接驱动模式。
[1]超级黑洞:《计算机的哲学》,第407页。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