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篇:直营店“空城计”背后的残酷现实
2025年3月,北京朝阳区哪吒汽车唯一存留的直营店内,三台展车孤零零地停在展厅,销售人员踪影全无。这并非偶然——自2025年1月起,深圳、苏州、重庆等多地直营店陆续关闭,深圳南山区体验店因“运营成本过高”退租,上海静安区门店被其他品牌取代。曾经以“性价比之王”横扫市场的哪吒汽车,正经历一场从渠道崩塌到用户信任危机的全面溃败。

一、数据暴击:从“销冠”到“末位淘汰”的坠落曲线
- 销量断崖式暴跌
2024年10月销量6002辆→11月1500辆→12月237辆→2025年1月仅110辆,跌幅超98%;
对比2022年15.21万辆的辉煌战绩,市场份额从新势力第一跌至第五。
- 资金链全面告急
股权冻结累计超60亿元,供应商欠款达60亿,物流公司上门讨债;
员工降薪50%后再降50%,研发团队被传解散,仅以“N+1”赔偿草草收场。
- 服务网络崩盘
官网频繁宕机,400客服无人接听,售后配件断供,车主维修无门。

二、专业解构:新势力“速生速死”的三大致命伤
1. 渠道策略的“自杀式调整”
- 直营模式溃败:直营店曾是哪吒“用户体验”的核心,但单店年运营成本超500万元,远超其单车利润(约3000元/辆)。转向经销商模式后,服务质量断崖下跌,用户投诉激增。
- 战略摇摆代价:2024年尝试“直营+经销”混合制,却因管理混乱导致渠道内耗,经销商提车周期长达2周。
2. 产品力与市场脱节
- 低价陷阱:依赖10万级哪吒V/U走量,但2023年未能及时推出高端车型,错失消费升级红利;
- 技术代差暴露:智能驾驶仅L2级,电池续航虚标问题频发,被小米SU7、比亚迪海豹等车型全面碾压。
3. 资本游戏的“反噬”
- 过度依赖融资:E轮融资40亿元杯水车薪,领投方要求“2026年盈利”的赌约,迫使哪吒牺牲研发投入保生存;
- 供应链信任破裂: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芯片供应商地平线因账款拖欠暂停合作,产能陷入瘫痪。

三、行业警示:新势力淘汰赛的“血泪启示”
- 直营不是万能药
特斯拉直营成功依赖全球统一价策略和高毛利支撑,而哪吒盲目复制导致成本失控。经销商模式虽能降本,但需重建品控与服务体系。
- 现金流>估值泡沫
蔚来、小鹏通过港股二次上市输血,哪吒却困于A股IPO受阻,暴露新势力“烧钱换规模”模式的脆弱性。
- 用户信任的“不可逆损伤”
门店关闭、售后瘫痪直接冲击用户安全感,二手残值率暴跌(3年期哪吒V残值仅30%),形成“卖不动-更贬值”恶性循环。

四、未来迷局:自救还是出局?
- “二次创业”的豪赌
创始人方运舟重掌CEO,计划通过海外订单(南美、东南亚)和低价车型复产止损,但海外市场毛利率仅5%,难填国内亏空。
- 行业洗牌加速
2025年或成新势力“生死线”,威马、爱驰前车之鉴表明,失去资本输血后,技术储备薄弱者将首轮出局。

讨论话题(文末引导互动)
- “直营店关闭后,你还敢买新势力车型吗?”
- “哪吒若破产,数十万车主的售后该由谁兜底?”
(本文事实依据:哪吒汽车财报、供应商访谈及行业分析报告)#汽车##哪吒#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