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隔行如隔山”,但这句话在2025年的科技江湖似乎失了效。3月18日晚,一组数字引发全民热议:某国产科技巨头全年吸金3659亿,净利润突破272亿,创下成立以来最高纪录。

图片来源网络
正当人们为其手机业务稳居全球前三鼓掌时,创始人却甩出“王炸”——旗下电动汽车上市首年亏损62亿,却宣布次年销量目标暴涨至35万台。
更戏剧性的是,就在财报发布当天,第二十万辆新车从生产线驶出,这款定价抵得上一套县城首付的电动车,竟在11个月内卖出超32万台。传统车企大老们看着自家仓库积压的库存车,忍不住挠头:这赔本买卖怎么做成了流量密码?
移动终端业务更是深藏功与名,1.69亿台的全球出货量背后暗藏玄机。国内中高端市场,该品牌硬生生啃下四分之一蛋糕,相当于每四位选购4000元以上机型的消费者,就有一位为其买单。不过掌舵人也有烦心事——核心元器件价格水涨船高,硬件利润空间被压缩两个百分点,气得他在社交平台放话:“再这么涨下去,明年发布会得改卖烤红薯了!”

图片来源网络
要说这位科技圈“老江湖”的招式,简直是把“放长线钓大鱼”演绎成了教科书。去年每售出一台23万的新能源车,企业账面就亏损4.5万,全年算下来等于每天睁眼就亏1700万(不敢相信?)。这要换作寻常商人,早该急得满嘴燎泡,可人家在年度庆典上红光满面,活像刚中了彩票。秘蜜藏在用户数据里:超三分之一车主手持该品牌手机,四分之一人家中摆满同系智能设备,甚至有车主戏称“买辆车附赠了智能管家”。这分明是给消费者织了张天罗地网。

图片来源网络
最让人跌破眼镜的当属智能家居板块。全年680万台空调、270万台冰箱的销量,愣是把个手机厂商推成千亿家电新贵。网友戏称这是“蚂蚁搬家”式战略:先用两位数的手环引你入门,再用三位数的音箱让你上瘾,最后用六位数的车子完成终极收割。这套组合拳,连互联网大厂看了都要竖起大拇指。
但真正让传统制造业脊背发凉的,是该企业恐怖的生产效率。新能源车赛道的新玩家首年交付10万台已属不易,这家却创下119天交付第二个十万台的纪录,比首次缩短了四个月。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晒单:“周三下单,下周一提车,比我订的网红蛋糕到得还快!”这哪是在造车,分明是把当年智能手机“现货秒发”的绝活移植到了四个轮子上。

图片来源网络
眼看汽车板块亏损率从12%收窄至5%,掌门人在投资者会议上立下军令状:“明年要让35万家庭开上我们的车!”这话听着耳熟?十年前他说要卖一亿台手机时,台下可是一片哄笑。
这场“亏本赚未来”的商业博弈,让人想起二十年前电商平台用补贴大战重塑零售格局的往事。表面看是“硬件补贴换生态入口”的阳谋,实则暗藏更高明的算计——当你的早晨被品牌闹钟唤醒,出行靠品牌汽车代步,回家享受品牌家电服务,恐怕连呼吸都在为它的生态帝国添砖加瓦。
翻看年报中241亿的研发投入,突然顿悟《孙子兵法》那句“善战者,求之于势”。传统车商还在较真百公里加速时,新玩家早已把竞赛维度拉升到智能生态层面。这不是单纯的产品较量,而是关于如何将用户生活场景编织成网的降维打击。
所以当下次听见有人嗤笑“不就是个卖手机的”,大可反问:“您家智能门锁响起的欢迎语是谁家的系统?”(会心一笑)在这个跨界颠覆的时代,淘汰你的或许不是同行,而是个能把冰箱和汽车玩出花样的“科技杂货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