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交警一纸《驾驶安全承诺书》,让刚交付13天的小米SU7 Ultra(图片|配置|询价)车主站上风口浪尖。这场被误读为“专项排查”的风波,撕开了高性能车狂欢背后的安全隐忧与监管困局。

一、承诺书争议:是“针对性执法”还是“常态化敲打”?
3月13日,沈阳车主接到交警电话要求签署承诺书,内容包括“绝不非法改装”“杜绝飙车”等条款。尽管官方多次澄清“不针对特定品牌”,但小米SU7 Ultra因1548匹马力、52.99万元起售价的特殊性,成为舆论焦点。网友戏称:“1500匹的猛兽,配个‘紧箍咒’不过分。”
二、数据说话:高性能车为何成整治靶心?
事故频发:交付不到两周,已有车主在城市道路飙至近200km/h被查,另有赛道失控致车辆全毁案例;
技术防线的脆弱性:小米虽设“300公里新手期”(限速140km/h、禁用赛道模式),但仍有车主通过刷机破解限制;
整治数据:沈阳自2024年起累计查处飙车炸街案件超1200起,其中高性能车占比达67%。
三、执法逻辑:从“事后追责”到“预防性契约”
交警部门突破传统“路面巡查+罚款扣分”模式,创新采用签署承诺书+智能监控组合拳:
信用约束:承诺书纳入交通信用体系,违约将影响车检、保险等环节;
技术联防:通过车载OBD数据实时监测急加速、漂移等危险动作,与交警平台联动预警。
四、行业拷问:车企该不该给“猛兽套缰绳”?
小米SU7 Ultra的争议暴露出行业共性难题:
性能与安全的失衡:车企为抢占市场,将零百加速卷至2.78秒,却未同步强化驾驶培训;
技术限制的双刃剑:新手期限制被批“治标不治本”,有车主直言:“真想飙车,300公里随便绕城两圈就解除了。”
五、破局之道:高性能车需要“三重保险”
车企责任前置:参考民航飞行员制度,建立高性能车驾驶资质认证体系;
监管科技赋能:推广欧盟“ISA智能限速系统”,通过GPS动态限制超速;
车主教育升级:强制参加赛道安全培训,未达标者永久锁定部分性能模式。
当50万级国产性能车成为新宠,这场“马力与交规”的博弈才刚刚开始。签承诺书不是终点,而是重构高性能车安全生态的起点——毕竟,再猛的野兽,也需学会在文明规则下奔跑。
(数据来源:沈阳交警局通报;小米汽车技术白皮书;《2024年全国飙车炸街整治报告》)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