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裁员风波:从“辟谣”到“实锤”,蔚来的艰难抉择

2025年3月,蔚来汽车被曝启动大规模裁员,涉及终端销售、售后客户服务(UR Fellow)、NIO House运营等多个部门,裁员比例约10%,部分地区如深圳的UR Fellow团队甚至高达50%。这一消息与此前2月蔚来官方高调辟谣“裁员50%”形成鲜明对比——当时蔚来法务部强势反击,称相关传言“离谱到家”,并多次报警追究造谣者责任。短短一个月内,舆论从“辟谣”到“实锤”,折射出蔚来在成本压力与舆论夹击下的两难处境。
二、千亿亏损背后:重金砸向换电、服务与“面子工程”
成立11年的蔚来,累计亏损已超千亿元。财报显示,仅2024年三季度单季亏损便超50亿元,且连续四个季度未扭转颓势。亏损的根源直指其“重基建、重服务、重研发”的战略:
1. 换电模式成“吞金兽”:3159座换电站单座成本超300万元,叠加电费、租金与维护费用,日均需50单才能盈亏平衡,但实际利用率远未达标。
2. NIO House的“面子工程”:选址核心地段、单店年运营成本过千万的蔚来中心,全国已开181家,烧钱速度远超普通展厅。
3. 用户运营“不计成本”:如包机接送用户参加NIO Day、五星级酒店住宿等,单场活动耗资千万。

三、李斌的“生死时速”:2025年Q4必须盈利
面对巨额亏损,蔚来创始人李斌在内部会议上直言:“别家孩子已经考上大学,我们还在复读。”为求生,蔚来启动多项激进调整:
组织瘦身:合并蔚来与子品牌乐道的交付渠道,裁撤冗余岗位,手机业务团队也被整合进数字座舱部门。
成本管控“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李斌亲自抓供应链,推动零部件平台化研发,并将喷漆、洗车等服务外包。
提前盈利目标:原计划2026年盈利,现要求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倒逼各部门以ROI(投入产出比)为核心考核。

四、销量困局:目标44万辆,现实仅2.7万辆?
尽管2025年1-2月蔚来交付量同比增长48.8%至27055辆,但距离全年44万辆的目标差距悬殊。更尴尬的是,在理想汽车发布的3月新势力销量榜中,蔚来与乐道已跌出前十。市场对其新品ES6、EC6等车型的期待,能否转化为销量爆发,仍是未知数。

五、行业警示:新能源淘汰赛进入“血腥时刻”
李斌曾预言:“两三年后只有少数优秀企业能生存。”蔚来的困境正是行业缩影——重资产模式、同质化竞争、资本降温让车企每一条短板都被无限放大。裁员与亏损背后,是蔚来试图以“壮士断腕”换取生存权的无奈,但市场留给它的时间已不多了。

蔚来的故事,既是创业公司“理想主义”与“现实铁拳”的碰撞,也是新能源行业从狂热到理性的转折点。当资本潮水退去,唯有盈利能力和效率至上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李斌的“断腕”能否让蔚来上岸?答案或许就在2025年四季度的财报里。
你们认为蔚来有未来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