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腰斩+销量崩盘:特斯拉的“至暗时刻”

2025年3月11日,特斯拉股价单日暴跌14%,创下自2020年9月以来最大跌幅,市值一夜蒸发近万亿人民币。更令人震惊的是,其股价较2024年12月的历史高点已“腰斩”,累计跌幅超54%,市值蒸发超8000亿美元。这一暴跌不仅重创投资者信心,更暴露了特斯拉销量疲软、政治争议与战略隐忧的多重危机。
一、数据对比:暴跌背后的“双重绞杀”

- 股价:14%单日跌幅 VS 54%累计崩盘
- 特斯拉单日市值蒸发约9440亿人民币,相当于比亚迪当前市值的1.5倍。
- 自马斯克担任美国政府效率部(DOGE)负责人以来,特斯拉股价连续七周下跌,创上市以来最长连跌纪录。
- 销量:全球市场集体“哑火”
- 中国:2月批发销量同比暴跌49%,仅30688辆,创2022年7月以来新低。
- 欧洲:德国2月销量暴跌76.3%,1-2月累计交付量同比下滑70.6%。
- 美国:连续4个月销量下滑,政治争议引发多地门店遭纵火袭击。
二、危机根源:从“技术神话”到“政治漩涡”

- 战略失误:低成本车型“难产”
马斯克迟迟未公布低成本车型进展,而比亚迪凭借10万元级车型抢占市场,2月销量达31.8万辆,同比激增161%。特斯拉上海工厂虽升级Model Y产线,但交付周期缩短至2-4周,暴露订单疲软。 - 政治反噬:品牌形象“割裂”
- 马斯克与特朗普政府的深度绑定(如推动关税计划、削减政府开支),导致欧美消费者不满。科罗拉多州特斯拉门店遭多次纵火,车主车辆被恶意破坏。
- 分析师警告:“当买车可能招致人身威胁时,消费者必然转向其他品牌。”
- 华尔街“倒戈”:目标价集体下调
- 瑞银将特斯拉季度交付预期下调16%至36.7万辆,全年销量或下降5%68。
- 高盛、美国银行分别将目标价下调至320美元、380美元,较峰值缩水超30%。
三、悬念反转:暴跌是终点,还是新一轮危机的起点?

尽管马斯克在X平台回应“长期会好起来”,但现实挑战更为严峻:
- 需求端:全球电动车市场竞争白热化,比亚迪、蔚来等品牌加速蚕食市场份额。
- 产能端:墨西哥工厂面临潜在关税风险,或推高生产成本。
- 政治端:马斯克身兼政府要职,精力分散引发投资者对其管理能力的质疑。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