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光450亿,老板跑路前还发微博‘静待花开’——威马汽车这场造车闹剧,谁在买单?”
一家曾融资350亿的新能源车企,为何短短8年烧到破产?董事长沈晖在微博写下“静待花开”一个月后,威马汽车申请破产,留下450亿债务和上万名讨薪员工。从“世界冠军”梦到沦为行业笑柄,这场资本狂欢究竟是谁的错?

一场早有预兆的崩塌
2023年9月10日,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在微博发布一张慕尼黑机场的照片,配文“好事多磨,静待花开”。一个月后,威马汽车正式申请破产,超2000名员工被欠薪,温州工厂设备遭法院查封,上海总部大楼被债权人挂牌拍卖。

这并非毫无征兆。早在2022年,威马汽车已深陷泥潭:全年销量仅2.95万辆,不足头部车企零头;连续三年亏损174亿,平均每天烧掉1600万;北京、上海等地门店接连关闭,员工收到“全员停薪留职”通知。更讽刺的是,沈晖2021年个人薪酬高达12.6亿,相当于公司当年总收入的26.8%。网友怒斥:“老板年薪12亿,员工工资发不出,这钱烧得真‘智能’!”

天才创业者的“世界冠军”梦
时间倒回2015年,45岁的沈晖带着“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光环,在上海创立威马汽车。这位上海交大高材生、UCLA工程学硕士、前博格华纳中国区总裁,被资本捧为“最懂汽车的创业者”。他宣称:“传统车企造不出智能汽车”,并豪掷67亿在温州建厂,扬言要打造“德语世界冠军”(Weltmeister)。

资本疯狂涌入:李嘉诚家族、腾讯、百度、红杉等数十家机构累计注资超350亿。2018年首款车型EX5上市,售价14.98万对标特斯拉Model 3,首年销量破万。沈晖与美团王兴打赌“2020年进新能源前三”,甚至放话:“如果我拿不到生产资质,别人更拿不到。”

从云端坠落的三重败因
产品力坍塌: 2020年起,威马接连曝出车辆自燃、续航虚标、电池锁电等丑闻。EX5车主集体投诉:“冬天续航打五折,充电桩经常报错。”对比同期理想ONE的增程式技术、小鹏P7的智能驾驶,威马始终停留在“油改电”阶段。

资本催熟陷阱: 温州工厂号称“工业4.0标杆”,却因过度依赖代工导致品控混乱;为冲销量,威马将大量车辆卖给网约车公司,导致二手车残值暴跌。一位投资人透露:“沈晖把80%精力花在融资路演,产品会只听10分钟就离场。”

管理失控: 2021年威马核心高管人均年薪超千万,但研发投入仅9.8亿(理想同期32.9亿)。更荒唐的是,沈晖被曝用公司资金购买私人飞机,而基层工程师月薪仅8000元。知乎热帖嘲讽:“威马的钱都花在沈老板的‘智能生活’上了。”

行业镜鉴:为何蔚小理活下来了?
与威马同期成立的蔚来、理想、小鹏,如今稳居新能源第一梯队。三家企业共同点在于:

技术死磕: 蔚来换电站投入超100亿,理想自研增程器耗时5年,小鹏全栈自研智能驾驶系统。反观威马,2022年研发占比仅6%,却花21亿打吉利专利官司。

用户思维: 理想创始人李想每天在微博与车主互动,蔚来APP构建高端社群,而威马车主投诉三个月得不到回复。微博用户@电车老张 吐槽:“买威马就像参加P2P,钱投进去就没人管了。”

资本克制: 蔚来上市前融资仅24亿美元,理想仅16亿,而威马融资超50亿美元仍不够烧。投资人反思:“我们被沈晖的简历迷惑了,忽视了他缺乏产品敬畏心。”

争议旋涡:骗子还是悲情英雄?
行业对比: 同样烧钱扩张的恒大汽车,两年亏损917亿,许家印被依法控制;贾跃亭的FF汽车融资200亿,量产10年未果。微博热评:“新能源不是PPT游戏,没技术终归是泡沫。”

450亿债务谁来收场?
温州工厂土地被政府收回,北京办公楼遭拍卖,威马剩余资产不足债务的10%。供应商集体诉讼:“被欠款800万,现在只能拉回几台生锈的车架。”上海法院数据显示,威马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超400件,金额逾30亿。

更棘手的是用户权益:20万车主面临“售后无门、OTA停更、电池无法保修”困境。成都车主李先生在车顶贴上“威马还我血汗钱”横幅,每天开到市中心维权:“25万买的车,现在二手车商只出3万。”

结尾之问:
当沈晖在纽约“静待花开”时,温州工厂的看门大爷还在等着被欠的3个月工资。从“造车天才”到“跑路老板”,这场闹剧给行业留下两记重锤:资本是否过度追捧“明星创业者”?消费者该如何警惕“下一个威马”?(你认为新能源行业还会出现这类巨婴企业吗?评论区说出你的预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