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4日,在生态环境部举行的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移动源已成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来源,今后将进一步强化对机动车排放的监管力度。
前言:
移动源已成污染物排放首要来源
我国将制定国七标准
据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李天威介绍:我们始终坚持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作为大气质量持续改善的重点。汰旧换新促减排,疏堵结合,累计提前淘汰高排放车近5000万辆。在今后一段时期,将加快移动源标准制修订。对标欧美先进法规,制定轻型车、重型车国七标准,制定非道路移动机械国五标准,实现排放控制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

对普通人来说,这可能只是新闻发布会上的几句话,但对物流车行业而言,这意味着一场从车辆、运营到商业模式的全面重构。
试想一下,在不久的将来:快递小哥的电动三轮车正在被四轮新能源微卡取代;高速公路上奔驰的重卡将逐步变成"充电桩常客";甚至连物流企业的财务报表里,"碳排放成本"都可能成为新科目...
接下来,商用车视野将围绕技术与市场两个维度深入分析,国七标准出台对新能源物流车行业会有哪些影响。
2、技术突破:续航、智能化、轻量化成为重点
曾几何时,新能源物流车还被吐槽"续航短、充电慢、载货少",但技术的不断迭代将打破这些瓶颈,让续航焦虑成为历史。
去年宁德时代发布的神行PLUS磷酸铁锂电池发布,车辆续航提升40%,充电一次可支持1000公里行驶,当于从北京开到南京而无需中途充电。而在重卡领域,宁德时代去年年底发布的长续航版动力电池拥有1000度电的大电量,可实现电动重卡800公里续航。

图来源太平洋汽车网
除续航外,智能化、轻量化的"隐形革命"也在悄然而至。
据AI计算:搭载L2级自动驾驶的电动轻卡,因减少急刹、优化路径,单日运营成本下降12%。更值得关注的是,华为、百度等科技巨头正将乘用车的智能驾驶技术平移至物流车。而一辆全铝车身、一体压铸的技术能够使新能源轻卡减重15%,却提升10%载货量。
智能化、轻量化设计的普及,将推进新能源物流车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3、市场洗牌:国内激战、海外拓局,谋零碳未来
在政策驱动与技术升级的背后,一场激烈的市场争夺战正在上演。
轻卡市场,远程汽车推出"一度电跑7公里"的星享V6F;重卡赛道,三一重工押注换电重卡,5分钟换电比加油更快;冷链物流,比亚迪纯电冷藏车市占率超40%,解决生鲜运输"断电即亏损"难题。货拉拉平台用新能源货车的完单率占比约50%,近一年减少碳排放142万吨;宁德时代建起"电池银行"降低购车成本;顺丰与第三方合作共同搭建充电网络。

除国内市场外,海外市场的背后同样透露着"中国标准"的野心。2024年,中国新能源物流车出口量不断增加,东南亚港口、欧洲城市配送体系中,中国品牌的充电桩和换电站同步落地。
由此可见,新能源物流车国内、海外市场都不仅只是卖车,更是在输出一套"零碳物流车"的解决方案。
总 结:
从行业的技术、市场两个维度来看,国七标准的提及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物流车行业的未来。
对于中小物流车企来说,这可能意味着淘汰老旧车队、重建运营体系;对于消费者,未来收到的快递包裹或许会多出一行"本订单减少碳排放XX克"的标注;而对于整个社会,这场变革将带来更清新的空气、更安静的街道。
回归到新能源物流车行业,2025-2030年,充电桩覆盖率、电池回收网络、碳交易体系等配套建设将加速落地,而在物流成本的计算公式里,"环保价值"将和"油价、过路费"同等重要。
这场绿色革命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愿各新能源物流车车企能精准洞察这一发展大势,凭借自身绿色优势在市场中赢得更多主动权。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