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我国摩托车产销总量达到159.75万辆,同比增长2.1%,出口量为 104.04 万辆,同比增长 13.56%。尽管受春节假期提前影响,产销环比出现小幅回落,但大排量休闲娱乐摩托车产销同比激增超 50%,出口额突破 6.59 亿美元等结构性亮点,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1]。

数据显示,1月我国摩托车出口量达到104.04万辆,同比增长13.56%,出口金额 6.59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13%。尽管环比受春节备货周期影响出现小幅下降,但同比增幅明显,延续了2024 年出口的高增长态势。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国摩托车企业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方面的持续投入和努力。

政策驱动转型升级。政策鼓励新能源摩托车(电动两轮车、氢能摩托)发展,2025年电动摩托车渗透率或突破30%。另外,多地放宽250cc以上摩托车限制,刺激高端市场,尤其是越野、巡航、复古等细分品类需求旺盛。东盟市场关税从5-10%降至0,推动其出口成本下降。隆鑫在越南、宗申在泰国建厂,规避贸易壁垒并贴近终端市场。
2024年摩托车轮胎市场规模约126亿元,其中替换市场占比70%(受保有量3.5亿辆驱动),配套市场占比30%。中国占全球摩托车轮胎出口量40%以上,主要出口东南亚、非洲及南美,2023年出口额超25亿美元。其中,中策橡胶、正新橡胶、玲珑轮胎占据国内60%以上份额,主打性价比。米其林、倍耐力及普利司通切入中端市场,主攻高性能胎领域。

中国摩托车轮胎制造业与国际品牌如米其林、倍耐力国际一线相比,仍存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材料创新、制造精度与一致性、高端产品线布局、测试标准与验证体系、赛事营销与品牌溢价方面及海外渠道与本地化服务方面。
在材料创新方面,米其林、倍耐力等企业拥有百年橡胶配方研发经验,其轮胎在抓地力、耐磨性、抗老化性能上处于领先地位。例如,倍耐力Diablo Rosso系列采用纳米复合材料,优化湿滑路面操控;而国内企业(如正新、朝阳)的配方仍以通用型为主,极端环境(如高温赛道、低温雨雪)适应性较弱。国际品牌已推出针对电动摩托车的专用轮胎(如米其林E-Primacy),通过低滚阻设计延长续航,并增强胎体结构以承受电机高扭矩。
在制造精度与一致性方面,米其林、倍耐力皆采用全自动化生产线和AI质检系统,确保轮胎动平衡、重量分布等参数误差低于0.5%;而国内部分企业仍依赖半自动化设备,产品批次稳定性不足,导致高端用户(如赛道玩家)信任度低。

在高端产品线布局方面,国际品牌高端产品单价可达2000元以上(如倍耐力Supercorsa SP V4),占据大排量摩托车(如杜卡迪、宝马)原厂配套市场;国内企业主打100-700元区间,配套以国产中低端车型为主,高端市场份额不足5%。
在测试标准与验证体系方面,国际品牌通过FIM(国际摩联)认证,并在专业赛道(如纽博格林)进行极端测试;国内企业测试场景多局限于实验室和普通道路,缺乏极限性能数据支撑。
在赛事营销与品牌溢价方面,倍耐力长期赞助MotoGP,米其林与达喀尔拉力赛深度绑定,通过赛事技术反哺民用市场,塑造高端形象;国内品牌(如正新赞助环塔拉力赛)影响力局限于区域市场,难以突破“性价比”标签。
在海外渠道与本地化服务方面, 米其林、倍耐力在全球设有研发中心和仓储网络,可提供快速售后响应;国内企业出口依赖代理商模式,东南亚、非洲市场售后服务滞后,品牌忠诚度难以有效建立。

【鲲轮有话说】
摩托车轮胎市场作为配套环节,需紧跟整车技术升级(如电动化适配)与全球市场分层需求,同时应对环保法规(如欧盟REACH)和原材料成本挑战。
与外资品牌相比,技术积累、品牌溢价、高端配套能力仍是短期主要短板。电动化转型、国内消费升级、东南亚市场扩张为本土企业提供弯道超车窗口,这也成为重要的发展机遇。通过“技术+品牌+服务”三重升级,从“成本优势”转向“价值竞争”,方能在全球产业链中跻身头部阵营。能否在欧美高端市场建立品牌认知,并掌控高端摩托车(新能源摩托车)轮胎的全球标准话语权,相信国内摩托车轮胎生产企业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数据来源:
[1] 数据引自中国摩托车商会相关统计。

*本平台所有内容,由鲲轮天下自身创作、搜集的图文及音视频等资料,版权归鲲轮天下所有;
从公开渠道搜集、整理的图文及音视频等资料,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