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抗战时期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部队序列及编制调整概括

    第三战区概况

    成立时间:1937年9月(淞沪会战后设立,初期辖苏南、浙北、皖南等地)。

    主要战役与战略作用:

    配合淞沪会战(1937年8-11月),阻止日军从浙江登陆合围淞沪战场国民革命军失败。

    浙赣会战(1942年5-9月),日军为摧毁浙江机场发动进攻,第三战区采取“焦土抗战”策略,放弃金华、衢州等地,但成功保存主力并重创日军补给线,战术失利但战略上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

    敌后游击战(1938-1945年):第三战区在浙江、福建山区开展游击战,牵制日军10余万兵力,典型如第88军(何绍周部)在浙西的长期袭扰作战

    历任司令长官:

    冯玉祥(1937.9-1937.10,短暂代理)

    蒋介石(兼任,1937.10-1938.1)

    顾祝同(1938.1-1945.1,江苏涟水人,陆军二级上将)

    部队序列1937-1938年(初期阶段)

    第10集团军(总司令刘建绪,湖南醴陵人,中将)湘军:

    第28军(军长陶广,湖南醴陵人,中将):

    第62师(师长陶柳,湖南醴陵人,少将)。

    第192师(师长胡达,湖南长沙人,少将)。

    第19集团军(总司令薛岳,广东乐昌人,中将):

    第70军(军长李觉,湖南长沙人,中将):

    第19师(师长李觉兼,湖南长沙人,少将)。

    部队序列1939-1941年(调整阶段):

    第23集团军(总司令唐式遵,四川仁寿人,中将)川军:

    第21军(军长陈万仞,四川人,中将):

    第146师(师长石照益,四川人,少将)。

    第147师(师长章安平,四川人,少将)。

    第32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山东商河人,中将):

    第25军(军长张文清,江西萍乡人,中将)中央军:

    第52师(师长刘秉哲,江苏宿迁人,少将)。

    部队序列1942-1945年(后期阶段):

    第25集团军(总司令李觉,湖南长沙人,中将):

    第49军(军长王铁汉,辽宁盘山人,中将):

    第26师(师长曹天戈,浙江宁波人,少将)。

    第105师(师长应鸿纶,浙江人,少将)。

    战区直属部队:

    第88军(军长何绍周,贵州兴义人,中将):

    新21师(师长罗君彤,四川人,少将)。

    结语:第三战区的历史存在感很弱,国民政府战略重心西移后,第三战区转为次要方向,主要进行敌后游击和牵制作战,没有大规模的会战。

    皖南事变(1941年1月),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奉蒋介石之命,指挥上官云相部(第32集团军)围攻新四军军部,导致新四军9000余人伤亡或被俘,军长叶挺被扣,副军长项英遇害。此后,中共宣布重建新四军,并脱离第三战区序列,完全由延安指挥。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