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日本干50年失败了,中国汽车革命性突破,电动汽车时代才开始

    中国汽车很火,实际上全球竞争还远未分出胜负,这是什么道理?未来竞争的关键是什么?

    最近两年,中国汽车取得重大突破,但还是有人认为我们没什么技术。今天讲的这项技术,日本干50年都失败了,我们成功了,这将决定未来至少10年的竞争形势。

    最近,中国汽车传来一个大消息,震动全球。

    据《青岛日报》报道,中国固态电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报道说,全球首条20安时(Ah)车载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已在我国正式投产。

    宁德时代在去年动力电池大会上透露,计划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目前已完成20Ah规格试制。

    这项成果可以说全球领先,领先到什么程度呢?它可以实现6-10分钟快速充电,理论续航里程最高达到2000公里。

    这个数据太逆天了,充电跟燃油车加油速度一样快,续航是燃油车的好几倍,那就真正实现电动汽车大规模普及了啊。

    有人说,目前电动汽车不是已经普及了吗?那你就想错了。

    尽管全球已经卖了上千万辆电动汽车了,但燃油车仍然是主流,核心问题就是里程焦虑问题仍然没有真正解决。

    我们的新能源汽车现在火得不得了,但实际上卖得最好的还是混合动力,就是因为纯电动汽车还是扛不起大梁啊。

    你看新势力里面理想汽车卖得好,都是增程式混动,华为智选汽车卖得好的也基本上都是混动。

    现在市场上主流的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也就五六百公里,个别车型七八百公里的,还有大量的虚标问题

    如果你冬天开到东北,掉电速度就得让你心跳加速。

    这也是为什么丰田汽车董事长丰田章男一直瞧不上电动汽车的真正原因,他认为现有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电动汽车,那就是个半瓢水,上不了台面的。

    你还别不服气,实际上丰田章男是对的,现在我们领先的锂电池方案,那还真是个半落子技术,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简单解释一下。

    最近两年,我们的汽车产业很火,火得全世界都有点害怕了。

    但是,我们真正厉害的地方,其实不是核心技术,甚至不是电池技术,而是性价比和产业链。

    如果说有一点技术,那就是电池技术与车身的集成能力,这一点确实厉害,全世界都在用我们的解决方案。

    那么,你说全世界无数顶级专家都造不出来动力电池,就我们造得出来?这话说出来你相信吗?

    当然不是了,最初美西方不造,日本也不造,因为锂离子电池是一个有明显缺陷的折中方案。

    这是什么道理呢?我们说几个缺陷,例如安全性问题、低温性能差,最要命的是能量密度低。

    知道能量密度低是什么意思吗?就是你把电池造得很大很重,续航还是死活都上不去。

    很多人应该都还记得,10年前电动汽车刚出来的时候,大多数只能做到一百多公里的续航,还有可能发生自燃事故。

    就是这不成熟的技术,我们愣是把它做到了五六百公里甚至更长的续航,把车身集成和安全性的问题都给解决得差不多了,所以我们领先了世界半步。

    但是,全球汽车产业都明白,新能源汽车也好,电动汽车也好,竞争才刚刚开始,真正的革命还没有开始,怎么才能造出像燃油一样,甚至更高效的电池,就成了关键中的关键。

    所以,全世界都把希望寄托在能量密度更高,充电更快,续航更长,安全性更高的固态电池上。

    这项技术最先开始研发的,还得说是日本人,他们1970年代就开始干了,到现在50多年了,还是没能量产。

    你也许就会问了,这项技术就这么难吗?50年都搞不出来?

    你还别说,它还真是难,但是难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问题是成本下不来,一块固态电池比一辆车的成本都高,造出来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一辆搭载固态电池的汽车,售价是锂电池汽车的2-3倍,还会有人买吗?

    所以,日本人解决不了成本问题,就无法量产。要说解决成本问题,最厉害的还得是咱们中国。

    这不仅是因为我们掌握了全球最齐全的产业链,更重要的是我们掌握了从挖矿、冶炼、合成,再到生产成品,这一整套的流程,全世界再也没有比我们更厉害的了。

    所以,我们才说,固态电池量产了,那才是电动汽车真正的革命。

    现在我们又领先了半步,最终能赢得竞争吗?大家可以一起拭目以待。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