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计划购置新能源车的消费者而言,“续航”已成为选车的首要考量因素。不少人直接将续航能力与车辆品质划等号,因此,不少顾客放弃了纯电动车,转投插电式混合动力或增程式车型,以为这样可以完全摆脱“续航焦虑”。

然而,通过亲自驾驶两款电动车的体验,我发现这种看法其实有失偏颇。
纯电动车的续航焦虑确实存在
不可否认,纯电动车在续航方面确实面临挑战:
充电耗时较长,通常需要半小时才能充满电池
高速行驶时续航缩水,标称600公里的NEDC续航,实际可能只能跑到400公里左右
充电桩布局不均衡,尤其在节假日常常需要排队等候
因此,很多人选择了既能烧油又能用电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或增程式车型,这样的选择自有其道理。
插电式混合动力与增程式车型的隐藏焦虑
但别以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或增程式车型就完全没有续航方面的烦恼了。实际上,它们只是将焦虑的类型转换了:
短途行驶的焦虑取代了长途行驶的焦虑:100-200公里的纯电续航意味着每隔2-3天就需要充电一次,充电频率反而更高
充电功率较低:许多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充电需要40分钟以上,甚至慢于纯电动车的高压快充
没有家用充电桩更为不便:如果缺乏家庭充电条件,频繁外出充电将非常繁琐
简而言之,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式车型虽然缓解了不常遇到的长途焦虑,但却加剧了几乎每天都会碰到的短途焦虑。

“两全其美”背后的其他困扰
除了续航问题,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式车型还存在其他明显缺点:
电量不足时体验大打折扣:特别是增程式车型,一旦电量耗尽,油耗会急剧上升,发动机噪音和震动也会明显增加
结构复杂维护成本高:除了电池外,还需要定期检查发动机等系统,后期维护费用较高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许多购买了“既能烧油又能用电”车型的消费者,最终还是会在高速公路上选择充电,因为纯电驾驶更加经济、舒适。“既能烧油又能用电”变成了“只用电不用油”!
如何明智地选择新能源车
- 根据实际用车需求选择
主要在城市短途行驶→纯电动车更为合适
经常长途出行且时间紧迫→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式车型更适合
- 重新审视“续航焦虑”
300-400公里的续航已经足够满足大多数日常需求
长途行驶中途充电也是合理的休息时间
超充网络正在迅速扩展和完善
- 充电条件至关重要
拥有固定车位和家用充电桩将极大地提升用车体验
缺乏充电条件的情况下,任何新能源车都可能带来不便

结语
在选择新能源车时,不要被“续航焦虑”所束缚。客观评估自己的用车需求、充电条件和个人预算,才是做出明智选择的关键。适合自己的车,才是最好的选择。
过度关注单一指标而忽视整体用车体验,最终可能会让你买到一辆“看似理想”但实际上并不适合自己的车。在新能源时代,理性选择比盲目跟风更加重要。
喜欢本文的朋友请点赞、关注并留下评论,谢谢~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