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华为与江淮汽车联合推出的百万级豪华车型尊界S800因一场极寒测试视频陷入舆论风暴。视频中,作为对比测试对象的迈巴赫S680在55公里/小时速度下失控甩尾,而尊界S800则稳定通过测试。
随后,一名自称迈巴赫车主的网友称其车辆被“未经同意”用于测试,导致车头、轮毂受损,甚至有人指控尊界团队“对迈巴赫轮胎放气”以制造技术优势。

然而,技术分析显示,迈巴赫轮胎在测试前后均处于满气状态,轮毂形变或为瞬时冲击力导致的物理现象,而非人为破坏。
江汽集团回应称,测试车辆通过正规第三方租赁渠道获取,用途已提前告知,测试数据真实可靠。这场争议的核心,实则是华为技术实力对传统豪华车市场的冲击,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敏感神经。
尊

界S800作为华为鸿蒙智行“四界”中的旗舰车型,搭载了六大核心技术,包括途灵龙行智能底盘、天使座主动安全防护、华为星河通信等,其智能驾驶、安全性能与通信能力均对标甚至超越迈巴赫、劳斯莱斯等传统豪车。
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更公开宣称,尊界S800“远超迈巴赫与劳斯莱斯”,试图以智能化重构豪华车市场格局。
这种高调的技术宣示,直接挑战了传统豪华品牌的技术护城河。例如,途灵龙行平台支持16°后轮转向,转弯半径仅5.05米,优于宝马Mini;其爆胎防护技术可在120km/h时速下保持稳定行驶,这在传统豪车中尚未实现。

华为的技术突破,不仅威胁到传统豪车的市场地位,更暴露了其在智能化转型中的滞后性。
中国汽车品牌的高端化进程,长期受限于品牌认知与技术积累。尊界S800以“科技豪华”定位冲击百万级市场,预售48小时订单破2000台,这一成绩已接近宾利、劳斯莱斯等品牌的年销量。
然而,传统豪华车市场的既得利益者通过放大测试争议,试图削弱消费者对华为技术实力的信任。

例如,部分舆论将焦点引向“租赁流程是否合规”“车辆受损责任归属”,而非技术测试本身的科学性与数据真实性。
这种策略旨在转移公众注意力,掩盖华为技术对行业规则的颠覆性影响。
余承东曾直言:“智能化给了中国品牌弯道超车的机会。”而对手的阻击,恰恰印证了这一机会的含金量。
华为的底气源于其全栈技术能力:从智能驾驶算法到通信系统,从电池管理到座舱交互,华为的技术闭环使其在智能化竞争中占据先机。

相比之下,传统豪车品牌在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中仍需依赖外部供应商,反应速度与整合能力均显不足。
所以尊界S800的争议,本质上是智能汽车时代“新豪华”标准的话语权之争。华为试图以技术定义豪华,而传统品牌则坚守历史积淀与社交属性。余承东提出的“L3 Ready”自动驾驶与“移动奢享空间”概念,正逐步重塑消费者对豪华车的认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