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尊界暴力测试门:车主控诉、品牌危机与行业对标的深层博弈

    姚一林550头像姚一林550头像
    姚一林55002-26

    一、事件回顾:一场"不知情"的测试引发的舆论风暴

    2025年2月20日,尊界S800技术发布会上的一段极寒环境对比测试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尊界S800在-20℃雪地紧急避让后稳定行驶,而迈巴赫S680则因轮胎打滑偏离路线。余承东在发布会上强调"大家不要去嘲笑迈巴赫"​但4天后,一位四川车主发布视频称,这辆被测试的迈巴赫S680属于自己,且测试系"未告知、不知情"的暴力驾驶导致车辆受损。车主展示的奔驰4S店检测报告显示,车头格栅断裂、轮毂变形,维修费用未获赔偿​江汽集团随后回应称,测试车辆通过正规第三方租赁渠道获取,已提前明确用途,并承诺协商解决


    二、车主立场:租赁链条中的权益真空车主的核心诉求围绕知情权与财产权展开。根据其自述,车辆被用于测试时既未签署专项协议,也未被告知测试强度,租赁方仅提及"拍摄用途"。在租车行转租给第三方(疑似广告公司)的链条中,暴力测试的权责归属模糊​网友对此争议两极分化:

    1. 支持维权派认为,即便通过租赁渠道,测试方也需明确告知车辆用途边界,否则涉嫌侵犯物权​

    2. 质疑蹭热度派指出,车主从事汽车租赁业务,可能通过租赁合同间接授权使用,维权对象应为直接签约方而非尊界

    三、企业逻辑:对标营销背后的商业博弈尊界S800作为预售价超百万的"鸿蒙智行"旗舰车型,对标迈巴赫、劳斯莱斯的战略意图明显。余承东在发布会上多次强调"自主智能底盘技术超越传统豪车",测试视频成为佐证产品力的关键素材​但事件暴露出两个深层问题:

    1. 测试样本可信度争议:租赁车辆的车况(如轮胎磨损、保养记录)未经公示,测试结果的公正性遭质疑​

    2. 营销伦理困境:奔驰高管段建军曾公开批评"不合理对标",称部分品牌为流量操纵测试结果​此次事件进一步激化行业对竞争手段的讨论。

    四、法律与道德的双重拷问

    1. 合同责任界定难题:若租赁合同未明确禁止暴力测试,车主需承担举证责任;若尊界委托的第三方超出约定用途,则可能构成违约​

    2. 测试伦理争议:汽车行业常规测试多采用自购车辆或与车主签订风险协议,租赁车辆进行高强度测试缺乏行业规范​

    3. 品牌信任危机:江汽集团声明强调"数据真实可靠",但未回应测试车辆筛选标准,公众对技术宣称的信任度受损​## 五、行业启示:新能源豪车竞逐的转型阵痛

    4. 营销策略转型:新势力品牌亟需建立与传统豪车对标的公信力体系,避免"自说自话"式对比​

    5. 测试透明化需求:公开测试车辆来源、车况数据及第三方监督机制,可减少争议​

    6. 产业链责任重构:租赁公司、车企、第三方服务商需明确风险分担规则,避免"灰色地带"损害消费者权益​## 结语:危机背后的行业进化契机此次事件折射出新能源豪华品牌在技术跃升与商业伦理间的平衡难题。对尊界而言,需以更透明的沟通机制重建信任;对行业来说,则是推动测试标准规范化、竞争秩序理性化的契机。当"对标"从营销话术升级为系统化能力比拼,中国汽车品牌才能真正实现高端突破。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