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优势表现
- 全场景覆盖能力
支持“车位到车位”全流程辅助驾驶,可自主选择路线、识别未知停车场并完成泊车,无标识路口通行能力稳定。
高速和城区道路中,“hurry模式”实现高效变道和超车,车道保持精准性显著提升。
- 安全性数据突出
开启FSD后事故率仅为全美平均水平的1/8(每539万英里事故 vs. 每67万英里),城市环境无接管里程提升至622公里。
对行人横穿、非机动车混行等场景响应拟人化,减速和避让表现优秀。
- 技术创新与迭代
采用端到端神经网络架构,直接从传感器数据生成驾驶决策,减少人工编码限制,提升复杂路况适应性。
摄像头建图功能优于传统辅助驾驶系统,覆盖多场景的深度体验显示其综合能力较强。
二、现存问题与不足
- 复杂路况适应性不足
面对中国式拥堵、两轮车混行等场景时,易出现频繁刹停、导航混乱或误入收费车道。
地下停车场等复杂环境中,系统可能因路线重复绕圈而无法找到出口,需人工接管。
- 驾驶策略保守
处理后车加塞等激进驾驶行为时变道犹豫,缺乏本土品牌“腾挪避让”的灵活性。
选择“assertive driving”模式后易超速行驶,存在违章风险。
- 偶发异常行为
出现压线、违规变道(如越双黄实线)、逆行等违反交规的操作。
部分场景下不按停车位画线停车,甚至误停禁停区域。
三、总结与展望
特斯拉FSD在技术架构和全场景覆盖上展现领先优势,尤其安全性和拟人化决策能力突出。然而,其在非标准化路况(如中国城市环境)中的适应性、导航逻辑的精准性仍需优化,驾驶策略也需更贴合本土化需求。未来需通过数据训练迭代提升长尾场景处理能力,并解决误判、违规操作等细节问题。
(截至2025年2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