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提车1天亏3万!新能源车8连降,车主为何维权难?

    热搜档案馆头像热搜档案馆头像
    热搜档案馆02-24


    素材取自网络,但出于版权/规范要求已做遮挡



    刚提车1天,官方突然降价3万,车主怒斥4S店!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频繁降价,车主维权事件不断。调查显示,多数购车合同暗藏“提车后价格不再调整”条款,使降价公告与合同保障形成了尖锐对比。

    数据来源:现场采访截图


    数据来源:现场采访截图




    【核心数据速递】

    《价格屠刀:维权数据全解析》

    降价频次: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月度报告,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1月期间,部分车企降价达8次;比亚迪、特斯拉、蔚来等均有多次价格调整。

    投诉激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开数据显示,同期新能源汽车相关投诉量同比激增217%,反映出市场信任危机。

    维权成功率:中国裁判文书网抽样判决显示,车主维权成功率不足12%,维权难度明显。



    【合同条款争议】

    《公告与合同的“文字游戏”》

    矛盾对比:部分车企公告宣称“价格随市场波动”,而购车合同中却明确规定“提车后价格不再调整”。

    隐形陷阱:例如,某品牌“保值回购”条款要求满足“3年/10万公里”条件,且细则中含有免责描述,致使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



    车企利用格式合同规避消费者权益,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


    个人观点:

    价格战不应让消费者买单!购车合同中应明确设定价格保护期,并推动设立价格波动补偿机制。



    你认为:

    1. 车主维权是否是消费者应有的权利?

    2. 市场降价行为是否属于正常竞争?

    3. 车企是否应承担价格波动的补偿责任?

    欢迎在评论区投票、留言讨论,共同探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未来走向!

    #新能源维权##购车陷阱##特斯拉ModelY##新能源车##买车避坑#​​​​


    【风险提示】

    本文数据均来源于公开渠道(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中国裁判文书网等),核实截至2025年1月末。涉及品牌名称已进行脱敏处理,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消费者购车前请务必仔细核查合同条款,维权需谨慎。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