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什么是DM-i技术

    石泓铭头像石泓铭头像
    石泓铭02-23

    比亚迪DM-i技术:重新定义混动汽车的「高效法则」

    在燃油车与纯电车激烈交锋的今天,比亚迪DM-i技术以独特的插电混动逻辑,开辟了一条更贴近用户需求的「第三条赛道」。它不仅解决了纯电车的续航焦虑,更颠覆了传统混动技术的设计思路。通过「以电为主,油为辅」的核心架构,DM-i技术正在重新定义混动汽车的高效标准。


    一、DM-i的核心逻辑:让发动机「做减法」

    传统混动系统往往依赖发动机作为主要动力源,电机仅作为辅助,而DM-i技术彻底翻转了这一逻辑。它的设计哲学可以概括为:让电机扛大梁,让发动机专注「打辅助」。

    - 日常驾驶:纯电优先

    在电量充足时,DM-i车型完全由电机驱动,发动机完全熄火,驾驶体验与纯电车无异。城市通勤中,用户可完全依赖电池续航(纯电模式续航55-120公里),实现零油耗。

    - 高速巡航:发动机直驱

    当车辆进入高速匀速状态时,发动机通过单挡直驱系统直接驱动车轮,此时发动机处于最高效转速区间,油耗甚至低于普通燃油车。

    - 特殊工况:智能调配

    在急加速或爬坡等需要强动力时,电机与发动机协同工作;而在电池亏电时,发动机又能化身「充电宝」,通过高效发电机组为电池补能。


    这种「能用电时绝不用油,用油时也要追求极致效率」的策略,让DM-i车型的NEDC百公里油耗低至3.8L,彻底打破「混动车省油不省钱」的固有认知。


    二、技术硬核点:三大核心组件

    DM-i的高效表现,源自比亚迪三大自研技术的深度融合:


    1. 骁云-插混专用发动机

    - 专为混动设计的1.5L/1.5T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3%(全球顶尖水平);

    - 取消传统皮带轮系,改用电器化附件,减少机械损耗;

    - 采用阿特金森循环,专注高效发电而非直接驱动。


    2. EHS电混系统

    - 高度集成双电机(驱动电机+发电电机)、电控和单挡直驱模块,体积比传统变速箱缩小30%;

    - 电机转速可达16000rpm,动力输出平顺无顿挫;

    - 电控系统每秒可调整上百次能量分配策略,智能匹配最佳工况。


    3. 刀片电池

    - 磷酸铁锂电池包,安全性更高,循环寿命超3000次;

    - 支持快充(30分钟充至80%),兼容家用插座充电;

    - 电池与车身一体化设计,提升空间利用率。


    三、用户体验:鱼和熊掌兼得

    DM-i技术的真正价值,在于让用户不再需要「做选择题」:

    - 成本更低:日常通勤用电,长途用油,综合用车成本仅为燃油车的1/3;

    - 驾驶更顺:电机主导驱动,彻底消除换挡顿挫,NVH表现媲美纯电车;

    - 续航无忧:满油满电综合续航超1000公里,彻底告别里程焦虑;

    - 政策红利:可上绿牌、免购置税,一线城市无限行顾虑。


    以比亚迪秦PLUS DM-i为例,其亏电油耗仅3.8L/100km,但零百加速却能达到7.3秒,真正实现「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少吃草」。


    四、技术启示:混动市场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DM-i技术的突破,不仅在于技术参数本身,更在于它重新划定了混动技术的价值标准:

    - 打破日系垄断:相比丰田THS、本田i-MMD等混动系统,DM-i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高效率;

    - 推动油电平权:DM-i车型价格已与同级燃油车基本持平,加速新能源车普及;

    - 定义中国方案:通过垂直整合产业链(自研电池、电机、电控),比亚迪证明了中国车企在混动赛道的技术话语权。


    结语:混动技术的「中国答案」

    比亚迪DM-i技术的成功,本质上是对用户真实需求的精准洞察——它没有盲目追求参数上的「颠覆性」,而是用更聪明的技术路径,在成本、效率、体验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当一辆车既能提供纯电驾驶质感,又没有续航焦虑,同时使用成本大幅降低时,消费者自然会用钱包投票。这正是DM-i技术年销百万辆背后的底层逻辑:技术创新的终点,始终是让人「无感」地享受科技红利。

    .万次阅读
    1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1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