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0月17日,《工人日报》刊载了记者朱石川撰写的通讯《飞奔吧,"东风"》。这篇报道以生动的笔触,向关心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读者展现了第二汽车制造厂(以下简称"二汽")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奋进图景。

1979年初,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东风"汽车在战火中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它以卓越的性能赢得了"功臣车"、"王牌车"、"宝贝车"的美誉,成为前线指战员最信赖的"战友"。这一战场的洗礼,不仅检验了"东风"的品质,更彰显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
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二汽以非凡的胆识推进"军转民"战略转型。新一代"东风"汽车以马力强劲、载重优越、油耗经济、速度迅捷等优势,迅速在工农业生产领域打开局面,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1979年5月,在国家质检部门组织的载重车质量随机抽查中,"东风"在车速、油耗、载重、马力和结构等关键指标上均表现优异,被认定为设计先进、经济效益显著的优势车型。
报道特别详述了"东风"5吨载重车的研发历程。这项凝聚着中国汽车人心血的工程,历时九载春秋,历经六轮设计与试验,攻克了无数技术难关。在研发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了100多项重大设计改进,试制了24辆样车。从冰封千里的北国到酷热潮湿的南疆,从广袤的中原大地到险峻的山地高原,"东风"试验车的足迹遍布祖国各地,累计试验里程相当于绕行地球40圈。这种不畏艰难、精益求精的研发精神,铸就了"东风"卓越的品质。

报道还着重介绍了二汽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创新举措。通过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确保了产品品质的持续提升。这种对质量的执着追求,成为"东风"品牌赢得市场的重要基石。


45年后的今天,重温这篇报道,依然令人心潮澎湃。二汽人以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精神,谱写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壮丽篇章。这种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在建设制造强国的征程上奋勇前行。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