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有一些车企,真的很小气

    消费江湖头像消费江湖头像
    消费江湖02-20

    2月10日,比亚迪在“天神之眼”智能化战略发布会上,宣布开启“全民智驾”,一口气发了21款智驾版车型,最便宜的智驾海鸥(图片|配置|询价)——只要7.88万。


    比亚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发布会上,更是掷地有声的主张“好技术,就应该人人可享!”

    这一王炸大招,炸的友商们头昏眼花。


    这不,发布会刚结束,就有友商的高管在社交平台上,发表了“智能驾驶不是儿戏”、“智能驾驶不是一场秀”等等观点。虽然一句没提,但网友一看就知道矛头直指比亚迪。


    更有意思的是2月12日的一篇,名为《坚守智驾品质,共筑安全出行》的文章。


    文中先是表明观点,“唯有将技术沉淀与场景验证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实现智能驾驶的价值闭环。”


    接着,宣传起自家,是在智能驾驶领域持续深耕,始终将用户价值置于首位,是很务实的车企。


    然后话锋一转,开始说市场中存在值得警惕的现象:


    “部分企业为追逐短期热度,将尚未成熟的技术仓促包装为‘全系标配智能驾驶’,甚至模糊技术边界进行概念销。这种核心技术依赖外部拼凑,重营销轻实质的短期行为,不仅令消费者对技术边界产生认知混更可能因系统可靠性不足埋下隐患。”


    最有意思的是,这篇看起来是公正客观的行业讨论稿件,在文章的最后标注了“本文为广告信息”,并且附上了一张友商的车型配图。

    也就是说,友商投了一篇商业广告,阴阳怪气了一波‘全系标配智能驾驶’的车企。一时间,同样标题的内容,在全网扩散开来。


    业内人士一看就知道,这是在暗指刚刚开启“全民智驾”的比亚迪嘛。


    其实,车企之间互相竞争,本是商业上的正常行为,但这种商业竞争,更多的应该是在技术上的比拼,而不是在阴阳怪气的营销。


    中国人讲究行胜于言,中国车企谁的智能驾驶厉害,是跑出来的,是消费者通过实践选出来的,而不是嘴炮出来的。


    比亚迪的万亿市值,也是一步步涨起来的,而不是吹牛炒概念炒出来的。


    如今,全球车企竞速之下,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智能化,是当下行业的主流趋势,智驾更是有望成为中国汽车的又一张新名片。


    各家车企纷纷入场布局,共谋“智驾”大发展,共同巩固中国智驾形成的全球技术优势,引领汽车工业智能化革命,才是大方向。


    车企们少点“嘴炮阴阳”,多点实干,能让“中国智驾”真正走向世界。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