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0日,比亚迪以一场“天神之眼”智驾战略发布会震撼车圈。21款车型标配高阶智驾、价格不涨的“科技平权”宣言,让消费者直呼“真香”。然而,狂欢背后,一场声势浩荡的维权风暴正在席卷——超5300名老车主集体投诉,要求比亚迪为“增配不涨价”的智驾版车型提供补偿。但比亚迪官方强硬表态:“不会补偿老车主。”

“天神之眼”掀桌,老车主秒变“韭菜”
比亚迪此次智驾升级覆盖7万至25万元主流车型,以海鸥自由版为例,7.88万元即配备高阶智驾,成为国内最低门槛的智驾车型。然而,这一普惠策略却让近半年购车的用户沦为“代价”。有车主称:“1月底刚提海豹06,2月就出智驾版,价格没变却多了NOA和自动泊车,销售从未提及升级计划。”

硬件差异成为矛盾核心。老款车型因缺少三目摄像头、激光雷达等硬件,无法通过OTA升级智驾功能,导致二手车残值暴跌18%-25%。车质网数据显示,比亚迪智驾版发布一周内,投诉榜前十名全为其车型,海豹06 DM-i单款投诉量达1277条,矛头直指“新旧款迭代纠纷”。
车主诉求:既要道歉,又要补贴,还要升级
维权车主提出三大诉求:
1. 公开致歉并建立迭代信息披露机制:要求比亚迪未来提前6个月公示新车配置变更计划,避免“知新卖旧”;
2. 15%置换补贴:针对2024年6月后购车用户,按新车指导价15%补偿贬值损失;
3. 硬件升级或等价权益:免费升级智驾关键硬件,或提供等值售后服务。
然而,比亚迪回应称“产品迭代属市场行为”,并以硬件不兼容为由拒绝补偿。部分经销商甚至直言:“年前买车就该料到年后会降价,责任在消费者。”
法律与商业的“罗生门”
车主指责比亚迪违反《广告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涉嫌隐瞒产品迭代信息,剥夺知情权。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非智驾版二手车估值骤降,进一步佐证车主经济损失。
但法律界人士指出,车企无义务提前披露产品规划,除非合同明确承诺“不降价”。对比亚迪而言,“增配不涨价”本质是技术普惠策略,而非价格战。其通过SKU调整(如海鸥中配涨价3000元)和智驾成本摊薄,既维持利润,又抢占市场。

行业反思:技术迭代的“甜蜜负担”
比亚迪并非孤例。理想、小鹏等新势力曾因降价补偿老车主,但车企普遍认为“买定离手”是行业惯例。此次风波折射出新能源车迭代速度与用户权益保护的深层矛盾——当“年款”升级周期缩至半年,消费者如何避免被“背刺”?
更深层的危机在于品牌信任。比亚迪若持续漠视老车主,或重蹈“千里眼功能无法使用”的覆辙(该功能因合规问题至今未开放,遭数百万人投诉)。而友商如领克、理想通过现金补偿、差价退还等方式,已树立用户忠诚度标杆。

结束语:智驾普惠的“另一面”
比亚迪用“天神之眼”改写了智驾游戏规则,却也暴露了技术普惠的残酷性——科技平权的背后,是老车主为行业进步支付的隐性成本。当车企以“卷技术”替代“卷价格”,如何平衡创新速度与用户权益,将成为所有玩家的必修课。
王传福说:“智驾将像安全带一样普及。”但若普及的代价是用户信任流失,这场“全民智驾”的盛宴,恐难长久。
互动话题:你认为车企该为技术迭代补偿老车主吗?欢迎评论区分享观点!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