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5年2月19日电)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我国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再迈关键一步。根据最新发布的《加快推进公路交通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国家将在今年全面启动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全覆盖专项行动,预计2025年底前实现全国所有高速公路服务区100%配备快充设施,形成"充电5分钟、通行2小时"的全国充电网络。
该工程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联合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成立专项工作组推进。按照规划,全国将新增高速公路充电桩4.8万个,改造升级1.2万个老旧充电桩,总投入超120亿元。目前已有28个省份发布具体实施方案,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将率先建成智慧充电示范网络。
"这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关键突破口。"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李明阳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3500万辆,但高速充电网络仅覆盖78%的服务区,节假日'充电难'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痛点。"
据悉,本次工程采用"光储充一体化"新技术,单个充电桩功率最高达360千瓦,支持800V超快充技术。新建充电桩将配备智能分时计费系统、光伏储能设备和车辆自动导引装置。以京沪高速为例,全线268个服务区将安装3200个超级充电桩,充电效率较传统设备提升5倍。
配套政策同步出台:自2025年3月1日起,所有新建高速公路服务区必须同步规划充电设施;燃油车占用充电车位将被纳入交通违法处罚范围;国家电网宣布将开放全国30万个公共充电桩接入第三方支付平台。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此举将彻底消除消费者长途出行焦虑,预计每年可新增新能源汽车消费超200万辆。"据测算,高速公路充电网络完善后,全国每年可节约燃油消耗约5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500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建设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特来电、星星充电等企业已签署合作协议。国家发改委创新提出"桩站分离"运营模式,鼓励充电设施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推动行业市场化发展。
目前,广东、山东、江苏等省份已开展试点工作。在济南绕城高速东服务区,记者看到占地2000平米的新能源综合服务区里,80个超充桩整齐排列,光伏车棚年发电量可达30万度,储能系统可调节电网负荷。
随着工程全面铺开,我国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将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业内人士预测,此举不仅将加速交通领域碳中和进程,还将带动万亿级充电设备及配套产业发展。(完)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