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提前了

    梅城散人头像梅城散人头像
    梅城散人02-18

    7.88万元能买到什么?一辆车,外加一套高阶智能驾驶系统。2024年春节,比亚迪用“海鸥自由版”刷新了行业认知——这不是幻觉,而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发生的现实。当特斯拉的FSD智驾系统售价6.4万元、小鹏的高阶智驾车型门槛仍在15万元时,比亚迪直接把价格砸穿了地板。网友调侃:“这不是买车,是买智驾送车。”

    比亚迪的春节“大招”,为何让友商沉默

    过去的三年,比亚迪的春节发布会已成行业“保留节目”。从2023年的“油电同价”到2024年的“电比油低”,每一次动作都精准踩中市场神经。但今年的“智驾平权”策略,却让友商集体陷入被动。

    2月10日,比亚迪宣布全系车型标配高阶智驾,最低价的“海鸥自由版”仅需7.88万元。横向对比,这一价格比宝骏云海便宜3.1万元,甚至低于特斯拉单套FSD系统的售价。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负责人郑利瑶直言:“车企们不是不想跟进,而是短期内做不到。”智驾系统的开发与适配需要时间,而比亚迪的规模优势和垂直整合能力,让它在成本控制上甩开了对手。

    比亚迪的“价格屠夫”策略,本质上是将电动化时代的规模优势复制到智能化战场。据中汽协2023年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35%,但15万元以下车型占比超过50%。比亚迪瞄准的正是这一“基本盘”,通过低价智驾快速占领市场。而友商的沉默,暴露了行业普遍困境:智能化需要巨额研发投入,但低价市场难以分摊成本。这种矛盾,正在重塑竞争格局。

    10万级市场的“智驾内卷战”

    比亚迪的“普惠智驾”并非孤例。长安汽车在发布会前一天宣布,将于8月推出10万级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零跑汽车紧随其后,计划在3月预售10万-15万元的B10智驾车型。但这些动作,都被比亚迪抢了风头。

    关键在于落地速度。长安的激光雷达车型仍是“期货”,零跑的B10也需等待预售。而比亚迪的“天神之眼”C版智驾系统已搭载于7.88万元的海鸥车型上。尽管C版仅支持高快领航功能,但郑利瑶指出:“国内一半以上的消费者只关心这个价位能不能用上智驾。”

    这场内卷战的底层逻辑,是车企对市场份额的焦虑。据乘联会统计,2024年15万元以下新车占比超50%,而3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同比下滑7.31%。当高端市场增长乏力,中低价位市场成为必争之地。比亚迪的“全系标配”策略,实则是用规模化订单压低供应链成本。例如,其自研的三目系统替代激光雷达,单此一项即可节省数千元。

    普惠智驾的“生死三关”

    低价智驾的狂欢背后,质疑声从未消失。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微博提醒:“智能驾驶不是一场秀,实践出真知。”华为余承东更直言:“凑合能用与安全好用是不同境界。”

    成本、体验、安全,是普惠智驾必须跨过的三关。比亚迪凭借供应链优势突破了成本限制,但体验与安全仍是未知数。郑利瑶用手机类比:“用户想要‘便宜又大杯’,但车企得在性能和成本间做取舍。”而安全更是底线——一旦发生事故,整个行业都可能重蹈美国Cruise自动驾驶失败的覆辙。

    智驾的“体验关”本质是用户心智争夺战。当前消费者对智驾的期待仍集中于基础功能(如高速领航),但长期来看,“城市领航”才是差异化核心。比亚迪的AB版方案支持城市领航,却未下放至低价车型。这种“分级策略”或许能短期获利,但若特斯拉FSD全面落地,或华为、小鹏的技术突破,比亚迪的护城河可能被迅速瓦解。

    写在最后

    7.88万元的海鸥自由版,撕开了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竞赛的裂口。当比亚迪用价格战将下半场提前,所有人都在问:谁会是下一个出牌者?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