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比亚迪纷纷打出“四个2”和“王炸”般的“智驾平权”之后,上汽也发布了一个足以让人震惊的消息。上汽中与华为“荣威”一体,双方合作采用华为智选车模式,以“尚界”加入鸿蒙智行,占据“第五界”的席位。然而,这场合作与其说是强强联合,不如说是上汽在销量暴跌、品牌溃败的绝境下,跪求华为复合。

从“灵魂论”到“跪求复合”
2021年,上汽前董事长陈虹抛出“灵魂论”,拒绝将核心技术主导权交给华为,彼时上汽还是中国车企的“顶流”。四年后,形势逆转:2024年上汽净利润同比暴跌87%-90%,扣非后巨亏41-60亿元,销量被比亚迪碾压,自主品牌飞凡、智己市场表现惨淡,甚至不及长安“散养”的孩子——阿维塔。

如今,上汽选择华为智选车模式(而非Hi模式),意味着将产品定义权、核心技术乃至销售渠道全权交给华为。这种“认命式合作”的背后,是上汽对自身品牌号召力的彻底否定——与其挣扎于“灵魂”的体面,不如借华为的流量密码续命,甚至颇有赌上身家性命的悲壮之感。
“尚界”只见风险向上,价格向下
鸿蒙智行现有“四界”(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已覆盖23万-150万元市场,尤其是问界M9、问界M7,智界S7,享界S9(图片|配置|询价),无论销量如何,都在细分市场站稳脚跟,可以说是中国自主品牌高端豪华汽车的标杆。而“尚界”据说是瞄准年轻化市场,定价17万-25万元,显然是与其它四界错开身位,看似填补空白,实则没有自信,被迫“向下求生”。

这一区间早已是比亚迪、新势力的主战场,还有来势汹汹的小米,且华为在此尚无成功经验。即便“尚界”首款车型基于飞凡RC7改造,搭载华为电子架构,但消费者是否愿为“预制菜”产品买单仍是未知数。更何况,华为资源已捉襟见肘:余承东坦言,现有资源仅够支撑四家合作车企,上汽的加入恐分薄投入。
谁都有成为下一个问界的心
华为智选车模式确实对赛力斯“点石成金”。2024年问界销量38万辆,贡献了鸿蒙智行85%的份额,而智界、享界年销量仅3万余辆,远未盈利。谁都有成为下一个问界的心,但不一定都有那个命。
华为智选车模式要求车企承担研发、制造和渠道成本,而上汽已连续三年净利润下滑,2024年扣非亏损超40亿,资金链压力巨大。上汽在智能汽车赛道一直主打智己(飞凡已经停摆),与“尚界”定位重叠,华为操刀打造“尚界”将是“左右互搏”,还是把之前的都推到重来?
华为的阳谋,上汽的末路?
上汽与华为的合作,本质是一场“各取所需”的交易:华为借此继续扩大鸿蒙智行的生态版图,而上汽则赌上最后一张底牌,试图借华为光环止血。然而,当一家曾以“灵魂论”自傲的车企,最终选择“代工厂”身份委身他人时,这场合作已不仅是商业策略的调整,更是传统车企在智能化浪潮下集体焦虑的缩影。

“尚界”看似前方是“问界”走出的光明大道,实际上可能命运多舛、痴迷淡然,甘于平凡却不甘平凡的腐烂……毕竟,华为已不缺合作伙伴,但上汽已无退路。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