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投资逻辑
(一)行业赛道优势: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增长
- 政策驱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国、欧盟、美国)纷纷设定了2030-2050年的“碳中和”目标,并推动燃油车禁售时间表,加速电动化转型。
- 市场渗透率提升: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约为20%,但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更高,2024年已达到47%,预计2025年有望达到50%。全球渗透率预计2025年将超过30%,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超过20%。
- 技术迭代加速:比亚迪的刀片电池、CTB车身一体化、DM-i混动技术已建立差异化壁垒,持续降低成本和提升续航能力。
(二)比亚迪的竞争优势
- 垂直整合能力:比亚迪是唯一覆盖电池、电机、电控、半导体(IGBT)、整车制造的全产业链车企,具备强大的供应链抗风险能力。这种垂直整合能力让比亚迪能够有效应对全球芯片短缺和原材料涨价风险。
- 规模化效应:2024年比亚迪销量达到427.21万辆,同比增长41.26%,规模优势显著。规模化生产有助于摊薄成本,提升毛利率,2024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的毛利率为20.77%,较去年同期的19.79%有所提升。
- 全球化布局:比亚迪加速海外建厂(如泰国、巴西、欧洲),2024年海外销量达到41.72万辆,同比增长71.9%,占总销量的9.77%。海外市场的快速增长有效对冲了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且海外建厂为后续出海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第二增长曲线:储能与智能化
- 储能业务: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2024年预估比亚迪的储能系统(BESS)已占全球10-15%左右份额,毛利率高于整车业务。
- 智能化布局:与英伟达、华为合作智能驾驶,2024年城市NOA(Navigate on Autopilot)功能落地,补齐短板,有望提升品牌溢价。通过智能化技术的落地,比亚迪有望提升品牌溢价能力。智能化技术的普及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为高端车型的推出提供了技术支持。
(四)财务健康度
- 现金流与储备: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62.73亿元,同比下降42.50%,这一下降可能与公司在研发、市场拓展以及大规模资本支出等方面的投入有关。尽管经营活动现金流有所下降,但比亚迪的净现金储备仍较为充足。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较上年末减少39.21%,但总资产达到7642.6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554.62亿元。这表明公司整体财务状况依然稳健,有足够的资金储备来支持其业务发展和战略投资。
- 研发投入:2024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的研发投入达到333.2亿元,同比增长33.6%。研发投入占比约5%,重点投向电池和智能驾驶领域,持续保持技术领先。
- 营收情况:比亚迪在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022.5亿元,同比增长18.94%,净利润为252.38亿元,同比增长18.1%。主要由汽车业务75%,手机业务25%。
二、风险因素
- 竞争加剧:特斯拉持续降价,华为、小米等跨界玩家入场,使得10-20万元价格区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比亚迪虽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其市场份额和利润率可能面临一定压力。
- 技术路线风险:固态电池若提前商业化,可能对现有液态锂电池产业链造成冲击。比亚迪在电池技术方面虽然有深厚积累,但如果固态电池技术发展超预期,其现有电池业务可能面临技术迭代的风险。
- 地缘政治风险:欧美对中国电动车设置关税壁垒(如欧盟反补贴调查),可能影响海外市场利润。比亚迪计划通过4个国际工厂和6艘滚装船扩大海外市场,2025年海外销量预计突破50万辆,但地缘政治因素可能对其海外拓展造成阻碍。
- 原材料价格波动:锂等关键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可能影响电池业务利润率。比亚迪虽然通过垂直整合和规模效应降低了部分成本,但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仍可能对其电池业务利润率产生影响。
三、合理估值和买卖点
(一)合理估值
- 市盈率法:若使用市场上通用的25PE去计算公司合理估值,比亚迪预估2024年净利润380亿,则合理估值为:380×25=9500亿,对应股价为:326元。
- 现金流折现法:若使用现金流折现法去计算合理的估值(永续增长率为3%,WACC为10%,未来5年净利润增长率维持15%),对应合理估值:9200亿,对应股价为:378元。
(二)理想买点
估算3年后净利润为577亿(净利润增长率预估15%,保守估计),以25PE计算3年后合理估值为:14448亿,3年后合理估值的一半估值7224亿作为买点,即:248元以下可以分批买入。
(三)理想卖点
提前触达3年后合理估值即可卖出,即卖点:500元即可开始卖出。
五、结论
比亚迪在电动化、储能、全球化三大领域均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25年有望跻身全球车企前三,值得配置。由于处于科技行业,变化较快,谨慎仓位配置在15%以下,动态跟踪电池技术迭代和竞争对手定价策略。248元以下可以分批买入,500元即可开始卖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作为投资记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