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最牛风投之城”遇上“全球销冠”,合肥比亚迪如何改写游戏规则

    2024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137.6万辆,比上年度新增84.5%,其中合肥比亚迪贡献了95万辆,这使得合肥比亚迪成为全国县域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名。同时,合肥比亚迪整车产量占比亚迪全球总产量的22%,显示其在全球新能源汽车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为什么比亚迪选择了合肥?为什么合肥能让比亚迪投资5期项目建设?今天让我们一探究竟。

    比亚迪号滚装船

    比亚迪为什么选择合肥

    极致的行政服务效率支撑

    1. 审批速度创纪录

    从项目谈判到签约仅23天、签约到开工42天、开工到投产10个月,刷新工业项目落地速度。这种"合肥速度"在2022年6月30日首车下线时已得到验证,保障了比亚迪产能快速释放。

    2. 全流程服务保障

    合肥建立专班服务机制,在土地平整、水电配套等环节提前介入。如下塘镇仅用45天完成近5000亩土地征收,为超级工厂建设扫清障碍。

    完整的产业集群优势

    1. 万亿级产业链配套

    合肥已形成"整车-电池-电机-电控"全产业链布局,集聚蔚来、大众(安徽)等120+企业。2023年全市新能源车产量突破60万辆,本地配套率达45%,有效降低比亚迪物流和采购成本。

    2. 产学研协同创新

    依托中科大、合工大等高校资源,联合合肥工业大学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共同攻克智能网联、轻量化等技术难关,支撑比亚迪璇玑架构等创新落地。

    前瞻性政策扶持体系

    1. 专项政策支持

    《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明确土地、财税等34项扶持措施,如厂房租金补贴最高达100%。2023年比亚迪获技术改造补助超3亿元。

    2. 场景应用示范

    通过公务用车电动化、充电桩基建等政策,2024年合肥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58%,为比亚迪产品提供本地化市场验证场景。

    战略级资源投入

    1. 土地要素保障

    规划用地达12000亩,是比亚迪全球最大生产基地,相当于深圳+西安+长沙三大基地总和。二期项目已启动,为后续扩展留足空间。

    2. 人才储备支撑

    通过"产业人才20条"政策,2023年为比亚迪输送技术人才1.2万人,配套建设人才公寓3万套,保障智能制造人才需求。

    城市能级跃升红利

    1. 区位交通优势

    合肥作为长三角副中心,2小时高铁覆盖4省1市,中欧班列实现电池出口欧盟7日达,助力比亚迪全球化布局。

    2. 城市品牌赋能

    合肥"最牛风投城市"声誉增强投资者信心,2024年吸引上下游企业投资超200亿,完善比亚迪供应链生态。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 绿色能源保障

    合肥规划建设2000MW光伏项目,2025年绿电占比将超40%,与比亚迪零碳工厂战略高度契合。

    2. 产城融合示范

    下塘镇规划"汽车+文旅"新业态,配套建设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助力品牌价值提升。

    比亚迪合肥赛车场

    比亚迪在合肥的规划

    产能扩张规划

    三期超级工厂建设:2024年合肥工厂推动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5万辆,同比增长74%,今年比亚迪合肥基地将朝着“十百千”目标迈进,即导入10款车型、生产100万辆车、产生1000亿元产值,有望成合肥第二家千亿元产值企业。

    1-2-3期,正逐步落地。一期,已于2022年6月30日正式投产,产能约40万辆每年。一期工厂规划了三个车间6个生产工段,可实现比亚迪秦系、元系新能源车型的混线生产;二期,已于2023年3月前后也也实现投产,产能约40万辆每年,海洋系或将成为该产线的主力车型;三期,已于2023年1月开工,计划2025年5月全部完工,除了整车工厂外,还包含汽车零部件。一二三期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能可达132万量,占比亚迪汽车整体规划产能的20%左右,可实现年产值近2000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总产值不低于3000亿元。并且合肥比亚迪正在规划新增投资230亿,占地5000亩,用于新建四期(动力电池)、五期(混动专用发动机)、六期(零部件)。

    多元化布局

    汽车文化项目:投资50亿元建设全球首批全地形专业赛车场,推动汽车文化与技术融合。

    员工与园区建设:提供“幸福园区”配套,包括14栋宿舍、云巴通勤、24小时餐饮等,2025年合肥基地计划进一步扩大招聘规模。

    技术升级与产业链延伸

    合肥工厂采用高度自动化生产线(焊装车间自动化率达97%),并兼顾社会责任,保留部分人工岗位以促进就业。三期项目新增汽车零部件生产,强化本地供应链。

    比亚迪厂区

    比亚迪对合肥新能源车产业的作用

    产能与市场地位提升

    比亚迪项目落户合肥长丰是2021年7月9日,项目从谈判到签约仅用时23天,从签约到开工仅用时42天,从开工到投产用时10个月,产值过百亿用时5个月。2023年,合肥比亚迪生产整车近50万辆,实现产值突破600亿元,在全省新能源汽车占比达56%。合肥基地2023年贡献近50万辆整车产量,占合肥市总产量的67%,助力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跃居全国前五。2024年合肥产量突破135万辆,比亚迪为核心驱动力。

    产业链集聚效应

    比亚迪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如国轩高科、中创新航等头部配套商入驻,预计全产业链总产值将超3000亿元。合肥“三基地六园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由此加速形成。“新港、新桥、下塘”三大百万辆、千亿级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雏形初具,高新、包河、新站、庐江、肥东、巢湖等六大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集聚发展园区蓬勃发展。

    区域经济转型

    长丰县因比亚迪实现“五个千亿”突破,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制造业中心,2024年产值达95万辆,稳居全国县域第一。

    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员工收入水平高于当地平均(月薪不低于6000元),并通过通勤、医疗、文体设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技术标准与行业影响力

    合肥工厂的自动化生产与质量管理体系,树立了行业标杆,推动国产车制造标准与国际接轨。同时,比亚迪参与2025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展览会,加速技术跨界融合。

    比亚迪车间

    总结

    比亚迪与合肥的合作是双向奔赴,更“产业+政策+效率”的典范。通过超级工厂和多元化布局,比亚迪不仅巩固了自身产能优势,还推动合肥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实现了经济、就业与技术的多赢。未来,随着后续项目投产及汽车文化项目落地,双方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