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2月6日-9日的最新动态,中国车企与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深度融合正掀起一场智能化革命。吉利与岚图作为先行者,通过技术合作与场景创新,重新定义了智能座舱的交互体验与行业标准。以下是关键信息整合与分析:
1. 吉利:技术融合与普惠化战略
- 技术整合:吉利将自研的星睿大模型与DeepSeek-R1深度融合,通过蒸馏训练优化车载AI的模糊意图理解和主动服务能力。例如,星睿AI可精准调用2000+车载接口,实现空调自动调节、座椅通风等场景化服务。
- 用户体验升级:结合DeepSeek的多模态交互能力(语音、手势、面部识别),吉利智能座舱提供情感化服务,如基于用户行为预测的个性化用车建议和远程诊断。
- 成本普惠:吉利提出“AI科技普惠于民”,计划将高阶智能功能下沉至10万-20万元级车型,打破高价壁垒。例如,雷神EM-i超级电混系统已应用星睿AI云动力,优化能源管理。
2. 岚图:首款量产车型与功能创新
- 行业首例:岚图知音成为全球首个融合DeepSeek的量产车型,逍遥座舱通过OTA升级于2月14日上线,支持多语义指令识别、AI作诗作画、实时信息检索等多元功能。
- 场景化服务闭环:岚图智舱通过云端与DeepSeek持续融合,优化决策链闭环。例如,用户可通过语音指令完成复杂任务(如导航规划、车辆状态监测),交互延迟降至毫秒级。
- 品牌差异化:岚图梦想家同步搭载DeepSeek,强化高端智能形象。其智舱主动服务能力(如暴雨预警路线规划)被业内视为“情感化智能”标杆。
3. 技术突破:低成本与高性能的平衡术
- 蒸馏训练降本增效:通过大模型蒸馏技术,DeepSeek-R1将复杂模型能力迁移至车载端侧,降低算力需求。例如,吉利星睿AI推理响应时间缩短至19毫秒,算力利用率从100%降至65%。
- 多模态交互革命:DeepSeek赋能座舱实现“感知-决策-执行”闭环。如广汽ADiGO SENSE系统结合DeepSeek后,可识别用户潜在需求并主动执行场景服务(如疲劳驾驶提醒)。
- 开源生态助力创新:DeepSeek-R1以MIT License开源,支持车企二次开发。长城汽车基于此构建“空间语言智能体”ASL模型,实现立体化信息处理。
4. 行业影响:从“软件定义”到“AI定义”
- 车企竞速:除吉利、岚图外,极氪、智己、东风、宝骏等品牌已宣布接入DeepSeek。例如,极氪智能助手Eva集成DeepSeek后,可预测用户隐性需求(如提前预热座椅)。
- 成本破局:DeepSeek-R1的API成本仅为OpenAI的4%,推动高阶智驾普及。开源证券预测,城市NOA系统成本有望从7000元降至5000元以下,甚至支持地平线征程6E芯片部署。
- 全球竞争力:中国车企通过DeepSeek实现“换道超车”。例如,岚图智舱的闭环决策链远超大众ChatGPT的基础问答功能,凸显技术代差。
5. 未来展望:AI定义汽车的新叙事
- 技术趋势:2025年或成“AI上车决战之年”,高阶智驾将全面AI化。比亚迪“天神之眼”、长安“北斗天枢2.0”等战略均强调大模型融合。
- 生态协同:华为、地平线等本土芯片厂商提供低成本算力方案,与DeepSeek开源生态形成“芯片-模型-场景”闭环,加速技术迭代。
- 用户体验重构:未来智能座舱将进化为“数字器官”,如吉利Flyme Auto实现跨设备数据融合,汽车成为连接智能家居、穿戴设备的中心节点。
总结
吉利与岚图的合作不仅是技术落地的里程碑,更标志着中国车企从“电动化弯道”转向“智能化超车”的战略升级。DeepSeek的低成本优势与开源生态,为行业提供了普惠化路径,而用户体验从“被动执行”到“主动服务”的跨越,或将重新定义全球智能汽车的竞争格局。这场由AI驱动的车内革命,正在加速驶向“万物皆可AI”的未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