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产业迈向智能化的进程中,华为乾崑 ADS 3.0 智驾系统的上车引发了轩然大波,成为了行业变革的重要催化剂。以问界 M8 搭载华为乾崑 ADS 3.0 智驾系统为例,我们能清晰地看到科技公司主导汽车核心技术后,整个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局。

问界 M8 作为华为深度赋能的车型,其智驾系统是核心亮点。华为乾崑 ADS 3.0 基于端到端架构打造,实现了多维立体感知和端到端仿生大脑思考,为用户提供类人智能驾驶体验。通过大模型和海量数据的识别与模拟训练,该系统能够不断优化驾驶体验,真正做到 “越开越好开” 。在硬件配置上,问界 M8 搭载华为 192 线激光雷达,最远检测距离可达 250 米,配合 4D 毫米波雷达,探测距离提升至 280 米,精度从 20cm 提升到 5cm,延时降低至 65ms,环境信息通过无损传输到 GOD 感知神经网络中,其中包含 PDP 决策神经网络和本地安全网络,确保了高安全标准。华为独创的本地安全网络,决策周期仅为 200ms,相较于其他端到端网络的决策速度提升了 3 倍。在智能驾驶场景方面,ADS 3.0 系统支持从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贯通,包括自主进出闸机、通行环岛、路边临停 + 启动,并且能够随时变更目的地,实现全程零接管的智能驾驶体验。

这一现象背后,是科技公司在汽车核心技术领域话语权的不断提升。以往,汽车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发动机、底盘和变速箱等机械部件上,车企在这些方面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绝对的主导权。但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智能驾驶系统成为了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科技公司凭借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技术优势,迅速切入汽车智能驾驶市场。华为就是典型代表,其在通信技术、芯片研发和人工智能算法等方面的技术储备,使其能够快速推出先进的智驾系统。

对于传统车企而言,这无疑是巨大的挑战,甚至面临沦为代工厂的风险。当科技公司主导了智能驾驶这一核心技术后,传统车企在产品差异化竞争中的优势被削弱。如果车企过度依赖科技公司的智驾系统,自身在智能驾驶技术研发上缺乏投入和积累,那么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很可能只能扮演按照科技公司技术标准进行车辆生产组装的角色。一些传统车企虽然拥有多年的造车经验和成熟的生产制造体系,但在智能驾驶技术上却远远落后于科技公司。为了跟上智能化的步伐,它们不得不选择与科技公司合作,引入其智驾系统。这样一来,车企在产品研发和定价上的自主性就会受到限制,利润空间也可能被科技公司压缩。

汽车灵魂究竟应该属于车企还是供应商,也成为了当前行业的争议焦点。支持车企拥有汽车灵魂的人认为,车企不仅掌握着汽车的生产制造环节,还对汽车的整体设计、品牌理念和用户体验有着深刻的理解。一辆汽车的灵魂不仅仅在于其智能驾驶系统,还包括车辆的操控性能、舒适性、安全性以及品牌所传达的价值观。车企通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造车经验和品牌文化,这些是科技公司无法替代的。

而支持供应商拥有汽车灵魂的观点则指出,在智能化时代,智能驾驶系统决定了汽车的核心竞争力。科技公司在智能驾驶技术上的创新和突破,能够为用户带来全新的驾驶体验,成为用户选择汽车的关键因素。华为乾崑 ADS 3.0 智驾系统的先进功能,让车辆具备了更高的智能化水平,使驾驶变得更加轻松和安全。从这个角度来看,掌握智能驾驶技术的供应商正在成为汽车灵魂的塑造者。

华为乾崑 ADS 3.0 上车只是汽车产业智能化变革的一个缩影。科技公司主导汽车核心技术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传统车企需要积极应对,加大在智能驾驶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加强与科技公司的合作与竞争,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汽车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避免沦为单纯的代工厂。对于消费者来说,无论汽车灵魂属于谁,最终受益的应该是能够获得更安全、更智能、更舒适的出行体验。而整个汽车产业,也需要在这场变革中,找到新的平衡和发展方向,推动行业的持续进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