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2026 年 F1 新规发布,围场或将迎来重大变革

    小五聊车头像小五聊车头像
    小五聊车2024-06-27

    对于F1围场来说,2026年将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也是一个重新洗牌的机会——2026年,F1将迎来新规则。国际汽联近日公布了新规则的最终版本。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看看,2026年后,这项新规则将给F1围场带来哪些变化。

    我们先来看看国际汽联单座赛车技术总监对于2026年新规则的介绍:“通过这套规则,国际汽联力图开发出完全符合一级方程式赛车DNA的新一代赛车——轻量化、超快和敏捷的赛车,同时保持技术领先地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致力于‘敏捷赛车’的理念。这一愿景的核心是经过重新设计的动力装置,其特点是内燃机和电动机产生的动力更加均衡。”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个规则的核心是两个地方——

    车身更加灵活,电动机占比更大。

    当然,这些改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比赛更加刺激,有更多的超车。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规做了哪些调整?

    01更小、更轻、更灵活

    V10时代,F1赛车结构简单,车手与赛车总重最低时只有605kg。经过不断的增重,已经涨到了如今的796kg,而且这还是在不加燃料的情况下。加上车手的重量,现在的F1赛车起步时重量已经接近900kg。初中物理老师就教过: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过重的车身会让赛车在中低速弯道略显笨拙。

    解决方案是缩小车身尺寸:轴距缩短200mm(约一个水瓶的长度)至,宽度减少100mm(约一块巧克力的长度)至,地板宽度也减少了150mm。

    尺寸的缩小也带来重量的减轻,新规对汽车的最低重量限制为768公斤(722公斤车身+46公斤轮胎),比现款减少了30公斤。

    为了进一步减轻重量,汽车一些零部件将有一定程度的减小:前轮宽度减小25毫米,后轮宽度减小30毫米;油耗也降低至70公斤。

    车身较小的赛车除了更灵活之外,超车的可能性也更高。例如在摩纳哥这种以超车难度高著称的街道赛中,车身较小的赛车可以增加比赛的悬念,在狭窄的道路上也能有更多超车的可能性。

    02可变气动系统

    另一大变化是,2026款F1赛车将更大程度地采用主动空气动力学系统。规则改变后,赛车的车头和尾翼可以通过改变物理形态来改变赛车在不同情况下的下压力。其中,“Z”为标准模式(尾翼关闭),在此模式下,赛车可以在弯道中获得最高的下压力,从而提高赛车在弯道中的速度;“X”为低阻模式(尾翼打开),可以减少直线上的阻力,从而获得更高的直线速度。

    其实可变空气动力系统最早在1968年就被用在赛车上了,但当时控制扰流板的系统很容易出现故障,而故障的后果通常是车手的死亡,所以国际汽联不久后就禁止了这种装置。直到2009年,迈凯伦车队迫于规则的压力,不得不在赛车上切了一个进气口。当需要更低的下压力时,车手用膝盖堵住这个洞,吹走尾翼正常的气流场,从而实现更快的速度。它被称为“F-Duct”。

    很快,各车队纷纷效仿,但与迈凯伦将开口设置在膝盖处不同,部分车队的 F-Duct 位置会导致车手频繁单手驾驶。出于安全考虑,国际汽联很快就禁止了这一规定,但同时也为 DRS 的推出铺平了道路。

    2011赛季,F1引入了DRS,当车手与前车的距离在1秒以内,且前车处于DRS区域时,可以开启DRS来减少阻力。但是,DRS的加入会造成车手在即将到来的直道上为了获得DRS而故意减速让后车通过的情况。

    2026 年规则的不同之处在于,直道行驶时的默认设置称为 X-Mode。只有当汽车开始制动和转弯时,扰流板元件才会恢复到高下压力配置。

    除了可变空气动力学的改动,赛车的结构也得到了大幅简化:车头装置缩小了100mm,后翼下方的横翼被移除,尾翼截面被简化,前轮拱被移除,部分地板不产生气动效应,扩散器也得到了简化。可以看出,这一改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面效应,这对于在2022年加入地面效应后已经遥遥领先的红牛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同时,规则还降低30%的下压力、55%的空气阻力,以提高效率和操控性,减少车手在弯道中对下压力和地面效应的过度依赖,这将更加考验车手的驾驶技术。

    03增加“一键超车”模式

    除了可变空气动力学的变化,为了增加超车频率,我们还将在2026年的比赛中看到“一键超车”模式。领先的赛车将在290km/h后逐渐降低功率输出,直至355km/h后完全停止;而追赶的赛车在达到377km/h之前,将暂时获得350kW的功率输出和0.5兆焦耳的能量。触发条件与DRS相同:与前车的距离在1s以内。

    这一改变再次证明,国际汽联每一次重大规则修改的核心目的都是为了增加比赛的观赏性。

    04简化混合系统结构

    如果说F1史上最强的赛车,在我心中一定是奔驰的W11。W11的热效率超过50%,这和MGU-H和MGU-K的帮助分不开。MGU-H是热回收系统,主要原理是利用发动机尾气驱动一个电动机,为涡轮提供额外的能量;MGU-K是动能回收系统,在刹车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电池里。这和我们现在在民用纯电动车上看到的动能回收系统很像。但在2026年的新规则中,FIA取消了MGU-H的安装。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赛车的动力性能会下降。新规虽然“阉割”了MGU-H,但与此同时,另一台电机的输出却得到了增强。更接近民用车混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电机MGU-K将得到升级,功率将从120kW提升至350kW。届时,F1混动单元中电机与内燃机的功率输出比将从原来的30:70提升至近50:50。

    同时,新规定将制动能量回收提高一倍至每圈8.5兆焦耳左右,而且由于额外增加120马力,加上车重减轻30公斤,空气阻力减小,赛车的制动能量将提高三倍。

    因此,2026 年我们还会看到车队和车手在电池能量管理方面做出的一些策略。这意味着如果在直线上电池能量耗尽,动力输出将立即损失近 30%。这一变化最大的影响应该是在蒙扎这样直道距离较长的赛道上。

    05发动机供应商数量扩展至6家

    F1除了车手总冠军和车队总冠军,还有引擎供应商总冠军,目前F1主要供应商只有四家:法拉利(法拉利、阿尔法·罗密欧、哈斯)、梅赛德斯(奔驰、迈凯轮、威廉姆斯、阿斯顿·马丁)、雷诺(索伯)和本田(红牛、小红牛)。

    自 2026 年起,将有 6 家制造商参与动力装置的制造。法拉利、梅赛德斯和雷诺已经承诺继续留在这项运动中,本田已与红牛分道扬镳并选择单独回归,而福特将与红牛动力总成公司合作,奥迪将首次加入。

    单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F1的这次规则调整无疑是成功的。我们刚才提到MGU-K是更接近民用车混合动力电机的动力输出电机,能量分配接近50-50,这有助于他们发展民用车业务相关的技术。而F1也需要更多来自世界顶级汽车公司的持续投入。

    06使用100%可持续燃料

    到 2030 年,全球汽车保有量预计将接近 20 亿辆,其中只有 8% 是纯电动汽车,这意味着需要其他解决方案来减少碳排放。到 2030 年,F1 希望实现完全净零碳排放。

    但这一规定并不单单是“环保”的考量,其中还包括利用清洁能源撼动化石能源体系等地缘政治因素。我们在此不作详细讨论。汽车是工业体系的支柱产业,而F1拥有全球最先进的技术,可以说是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的最佳契机。

    事实上,今年的F1赛车已经开始使用“E10”燃料——一种由90%燃料和10%可再生乙醇混合而成的燃料。作为F1的主要赞助商,现任全球化石燃料巨头阿美公司已承担起为2026赛季开发100%可持续燃料的任务。

    从去年爆出的一系列相关消息中,我们知道新燃料仍将是一种混合燃料。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完全可持续燃料并不意味着使用过程中没有碳排放。从目前的披露来看,合成燃料很有可能是一种技术循环,既能减少燃烧过程中的碳排放,又能在生产端进行一定程度的碳捕获,从而实现使用周期中的碳中和。

    F1 赛车运动总经理罗斯·布朗表示:

    “我们正在研发一种完全碳循环中性的电子燃料,因此生产这种燃料所消耗的碳量与内燃机所排放的碳量相同。这意味着发动机不会向大气中排放新的二氧化碳。这个项目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当我们找到这种解决方案时,您也可以在自己的汽车上使用它,而无需对发动机进行任何改动。

    地球上将有近 20 亿辆汽车由内燃机驱动,无论我们找到什么样的电动解决方案,无论我们找到什么样的氢能解决方案,仍将有 20 亿辆汽车——这些汽车不会自行实现全电动化。如果我们将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燃料注入这些汽车,这将是一个积极的变化,我们将发出强烈的信息,表明这是一条可行的道路。所有参与 F1 的石油公司都致力于此。这将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并向世界发出了极好的信息,即环保主义还有其他解决方案。”

    简单来说,这种燃料也可以用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内燃机车辆。

    07 安全绩效进一步提升

    F1在大众眼中一直被视为“极限运动”,诚然,在如今的F1事故中,我们很少看到致命的情况,这得益于F1赛车极高的安全标准,这些都是事故中惨痛的教训。

    在1994年圣马力诺大奖赛塞纳撞车身亡后,国际汽联进一步改进赛道结构,升级护栏技术并禁用牵引系统;舒马赫在1999年英国银石大奖赛上撞上轮胎墙摔断右腿,直接导致2006年使用新型护栏材料;2009年F2车手苏尔特斯被轮胎击中头部身亡,比安奇在2014年铃鹿大奖赛上撞上赛道边的拖车身亡,这导致了驾驶舱上方“人字拖”——Halo系统的推出,这也是去年银石事故中周冠宇生还的最大功臣之一。此外,格罗斯让在2020年巴林大奖赛上的生还,得益于防火服和F1的整体式车身技术。

    2026年新规则中,F1正面碰撞结构引入二次防撞结构,座舱加强侧面防侵入防护标准,油包外防护增加一倍,防滚架载荷由16G提升至20G,试验载荷达到167kN。

    这些改变的背后,是2019年F2车手胡贝尔撞上轮胎壁后横向反弹回缓冲区,后面的车手躲闪不及时从侧面撞上赛车,最终导致其身亡。当时F1的防撞结构只能承受一次撞击,而当撞击区坍塌后,碰撞造成的后续所有力量都要由驾驶舱内的车手承担。新规出台后,正面碰撞后对车手的二次撞击防护将大大提升。

    2022 年新规则出台后,红牛几乎统治了赛场,这让很多车迷认为 2022 年的新规则是失败的,但个人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抛开维斯塔潘频繁游弋的异常样本,跟车其实比以前容易多了,超车镜头也多了很多。2026 年的新规则可以看出对围场统治者的压制和对新鲜血液的鼓励。这些规则对 2026 赛季 F1 的刺激性提升会有多大作用?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2026 年的新法规将于 6 月 28 日获得世界赛车运动理事会的正式批准。

    (结尾)

    #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好车推荐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