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日系车企测试"舞弊"风波:真相远比表象复杂

    汽车X光AUTO头像汽车X光AUTO头像
    汽车X光AUTO2024-06-08


    本周,丰田汽车及日本其他造车公司卷入的集体测试“舞弊”丑闻在国际汽车行业中激起了轩然大波,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声誉因此受到严重冲击。然而,随着更多细节的披露,这一事件背后的真相远比表面上看起来的要复杂得多。

    日本交通部官员的突击检查行动让事件迅速升级,国际主流媒体纷纷使用“安全丑闻”和“重大作弊”等词汇来形容这一事件。日本国内媒体更是言辞激烈,指责这一事件“再次玷污了日本汽车行业的声誉”,并将之称为“日本汽车历史上不同寻常且可耻的一天”。在中国,媒体则纷纷质疑“工匠精神不在”,甚至声称“日本制造神话破灭”。

    然而,在深入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后,我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本田、铃木和丰田等公司在测试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测试车辆重量与规定不符、制动测试时施加的制动力小于规定值以及模拟行人撞击时使用了更严格的角度等。但这些问题的严重程度与“大众柴油门”事件中的故意规避排放测试完全不同。在已经披露的日系车集体舞弊案例中,车辆实际上都能够通过测试。

    一位日本汽车从业人士透露,日本汽车业虽然在世界汽车制造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国内的相关测试标准却并非全球最新。这与日本汽车制造业特殊的测试环节有关。按照日本的规定,汽车等在量产前必须先获取“型式指定”,类似于我国的汽车产品认证。但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的一些“型式指定”科目已有长达70年的历史。

    日本汽车制造业在第二次石油危机后迅速崛起,主要市场集中在北美等地。因此,日本车企的测试既要满足国内标准,也要符合国际标准。在测试过程中,由于时间压力等因素,车企有时会选择“优化”测试流程和标准。这种“优化”在某些情况下与通常所说的“违规”操作有所不同。

    例如,丰田在测试卡罗拉家族两款车型的行人保护时采用了更严格的65度标准,这一标准源自JNCAP测试。在测试皇冠和Sienta两款车型的追尾碰撞时,丰田也选择了更严格的1800kg台车进行撞击。这些举措虽然未严格遵循法律要求,但实际上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截至目前,所发生舞弊的车辆中没有一辆经过召回,也没有日本机构说这些车辆实际上是不安全的。这一事实在去年的大发事件中也有所体现。当时这家微型车制造商从市场上撤回了全部车型,但当这些车辆按照程序重新测试时,它们却顺利通过测试并重新上架销售。

    上述熟悉日本汽车业的人士表示,虽然客观上确实存在未按照标注测试的情况,但日本的标准也确实不符合现代汽车的制造要求。从程序上确实存在“舞弊”嫌疑,但汽车制造商并不能公开指责“测试规则十分愚蠢”。在日本,没有企业敢在舆论上公开质疑规则与法律。

    当前是全球汽车制造商的关键时刻,尤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崛起让全球车企都高度关注。对于日本汽车业来说,这也许是重新建立符合现代需求的汽车认证体系的关键一步。同时,日本交通部也应该反思其做法是否过于激进,是否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对车企声誉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所谓的“丑闻”实际上可能只是行业内部的一些误解和偏见。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