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道路预瞄+主动悬架」,是黑科技,还是噱头?

    Xauto报告头像Xauto报告头像
    Xauto报告2024-05-28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扩大,各项新兴技术亦是层出不穷,为用户带来一个又一个“船新”版本。

    例如,基于「道路预瞄+主动悬架」延展而来的一系列“黑科技”,比亚迪的云辇系统、理想的魔毯空悬、蔚来的4D舒适领航等等。

    根据企业的宣传话术,这项技术能够通过各项感知装置进行道路预瞄,并收集当前道路的各项信息,以此来构建数据模型,后通过计算平台分析,得出当下路况的“最优解”。

    而后再将计算得到的数据反馈给「主动悬架」,从而完成对于悬架的软硬、高低等数据的微调,提升与路面的适配程度,进而为用户带来如履平地的舒享体验。

    那么,这项“黑科技”到底靠不靠谱,实用性究竟如何?

    01

    「道路预瞄+主动悬架」有何技术亮点?

    在正式认识这一黑科技之前,我们先来分别聊聊什么是「道路预瞄」,什么是「主动悬架」。

    「道路预瞄」技术是指通过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传感器识别路面信息,从而建立起3D数据模型,并通过系统分析道路当前的状况,再将数据反馈给「主动悬架」,对悬架的状况进行调整。

    这能够让车子尽快地适应直道、弯道、坑洼、减速带、湿滑、泥泞等纷繁复杂的道路情况,进一步提升车辆的操控性能及舒适性。

    说完了「道路预瞄」,咱们再来看看「主动悬架」。

    通常而言,“悬架越软,舒适性越好,悬架越硬,操控越好”,普通悬架一般都无法兼顾操控和舒适,而「主动悬架」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主动悬架」能够根据车辆行驶状况和当前路况对悬架进行微调,使之在通过坑洼路段更加平稳。

    其中,「主动悬架」有着全主动悬架、慢主动悬架、半主动悬架、馈能型主动悬架等分类,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主动悬架」的功能固然强大,可也存在着结构复杂、成本高、能耗大等缺点,这也是它目前并没有被广泛应用的原因之一。

    了解完「道路预瞄」和「主动悬架」的概念,那么就应该能想到「道路预瞄+主动悬架」能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简单而言,这两项技术就像是一对组合拳,单单「主动悬架」挥出一个“直拳”可能还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可是再加上「道路预瞄」这个“下勾拳”威力可就大大增加了。

    再来举个浅显易懂的例子,「道路预瞄」就像是收集信息的“大脑”,在收集好路况信息之后发出指令,再由「主动悬架」这双“大腿”接收指令,完成奔跑、疾走、踱步等动作,使得车辆的姿态和行驶状态趋于完美,这就像是智能手机和诺基亚“砖头机”之间的差别,孰优孰劣自然高下立判。

    02

    哪些品牌及车型搭载了这一功能?

    「主动悬架」此前一直是豪华车的专属,BBA车型也曾搭载过类似魔毯悬架的功能。随着国产品牌不断向上,以及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道路预瞄+主动悬架」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国产车型上。

    国产品牌中,最早提出搭载魔毯空悬的品牌是理想汽车。在理想L系车型上,除了入门车型L6,其他三款车型L7、L8、L9都标配魔毯空悬。

    从技术层面来说,魔毯空气悬架可通过多个外部感知装置,收集路面和车身姿态等相关信息,再通过系统的测算反馈给底盘,从而对悬挂进行实时且精细的调整,能够最大程度地适应复杂的路面状况,并提升驾乘体验。

    那么,魔毯空气悬架具体有什么效果呢,简单而言,车辆行驶在高速公路时,系统根据测算会将车身降低,并且实时调整悬挂的硬度,让用户得以平稳地驾驶。

    而在遇到颠簸路面时,系统又会升高底盘,并将悬挂调整至能够吸收大部分路面震动的状态,从而提升舒适性和安全性,进而提升用户的日常行驶体验。

    紧随其后的是新能源领域的“扛把子”比亚迪,2023年4月,比亚迪正式推出了智能车身控制系统——云辇,分为云辇-C、云辇-A、云辇-P、云辇X、云辇Z五个产品线。

    其中,云辇-C搭载于刚刚上市的海狮07 EV,云辇-A、云辇-P则分别在腾势N7、方程豹豹5等车型上实现量产,云辇X、云辇Z则计划搭载于仰望U9、仰望U7上。

    云辇的本质是一套基于垂直方向的控制系统,基于双目/激光雷达的道路预瞄技术方案,其通过感知系统进行信息收集,并对悬挂系统进行毫秒级别的微调,能够大幅提升车辆在行驶中的稳定性。

    从上述车型就可以看出,从C到X、Z覆盖品牌是从低到高。

    在悬架配置上,云辇-C使用的是电磁悬架,只能调节阻尼,也就是说底盘的软硬。云辇-A使用的是空气悬架,能调节悬架行程,升级双腔空悬后,可以同时调节悬架的软硬和高低。

    云辇-P、云辇-X使用的是液压悬架,相比空悬有更高的强度和更长的使用寿命,可调节的行程也更大。

    云辇-Z,则采用高度集成化的悬浮电机,据称调节响应速度达到了10毫秒,是传统主动悬架的10倍。

    问界对于道路预瞄概念的率先应用是在2023年12月底上市的问界M9上,其全场景智慧道路预瞄系统,有着十几个传感器实时监控车辆的行驶状态,能够对路面每秒扫描30次,提前50毫秒下发路面信息。

    同时,问界M9全系标配智能闭式空气悬架和CDC可变阻尼减振器,在获取到前方路面状态后,配合自适应主动悬架每秒100次的调整频率,可对即将到来的路况进行实时响应。

    2024年1月,随着Banyan·榕 2.4.0智能系统推送更新,蔚来4D舒适领航功能正式发布,目前适用于ES8、ET7、ES7、EC7四款配备智能空气悬架的车型。

    蔚来4D舒适领航功能与理想的魔毯、比亚迪的云辇异曲同工。

    4D舒适领航,通过高精定位与各类传感器来绘制出一张属于蔚来车主的舒适地图,可以让车辆在不同路面场景下,实现车辆姿态(主要是悬架系统)的前馈控制,确保行驶舒适性和平稳性。

    蔚来表示,相比没有AI赋能的空簧+CDC悬架系统,4D舒适领航在驾乘舒适度上能够实现明显提升。

    03

    用户对于这一功能有何看法?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目前国产车型中搭载「道路预瞄+主动悬架」功能的产品主要还是高端车型,售价普遍要在30万元甚至更高。部分车型也以选配的方式提供,选配价格在2万元左右。

    那么,作为一个成本较高的新技术亮点,「道路预瞄+主动悬架」这一功能到底是物有所值、还是智商税呢?

    我们在也在各大主流论坛、视频网站翻阅了大量用户的评论和留言,大家普遍认为:

    • 由于这套技术需要大量外部感知硬件支撑,硬件成本过于高昂,搭载车型整体的售价也普遍较高,导致其在市场中的普及率不高,不如“冰箱、彩电、大沙发”划算,性价比方面差强人意。

    • 这套系统在铺装路面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特别在城市和高速场景下有着比较出色的表现,面对坑洼、泥泞、减速带等路况,也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可是在非铺装路面乃至于轻越野的路况下,由于道路复杂多变,系统处理冗余信息需要一定的时间,导致应对极端路况存在“慢半拍”的情况,体验较为一般。

    • 还有一些用户表示这项功能并没有太多的意义,平时车子该怎么开就怎么开,并未感觉到对于日常通勤有任何提升,甚至觉得这个功能有些“鸡肋”。

    • 也有部分车主也认为,虽然搭载了相应的功能,但是实际这项功能并未开启,对于驾乘体验没有明显提升,甚至认为这本身就是销售噱头,对消费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导。

    在上述车型中,我们体验过理想L8、腾势N7、方程豹豹5、问界M9,以及蔚来ET7六款车型。

    整体来看,搭载空气悬架/液压悬架的车型,在过颠簸路面时的舒适度,普遍高于仅有CDC+螺旋弹簧的车型,尤其是双腔空悬,其舒适度、平稳性体验更为明显。

    但对于所谓的「道路预瞄+主动悬架」,体验感却并不强烈,甚至很难判断这一功能到底有无发挥作用。这就有点像激光雷达刚刚搭载于量产车时,一些车型虽搭载了激光雷达,但实际却未开启使用,而消费者并不知情。

    你怎么看待「道路预瞄+主动悬架」这一技术亮点?你愿意为它买单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次阅读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