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一口价的问题,其实乘客和司机一直处于意见不合的状态。对于乘客来说,便宜的网约车就是真理,自己出门打个车实在不容易,一口价订单也能解决司机乱加价的问题。司机却觉得委屈:‘一口价’收益少,很多乘客没有提前付款的习惯,自己得等送完一单后才能继续接下一个订单,耽误自己继续接单。

如果从双方的利益方面来看,似乎讲的都有点道理,一口价订单牵扯到多方利益,能否取消还得看平台的意见。
在不同的地区,乘客对一口价订单的看法也不一样。在山高路不平的山城,因价格更加优惠,同时能够规避绕路等风险,“一口价”模式广受消费者青睐。同时,也有不少司机反映,在遇到因堵车等原因超出预估的行程时间的情况下,“一口价”订单不仅容易亏钱,还可能因超速超车等行为,加大安全隐患。

有不少司机都表示,特惠一口价订单就像一个无底洞。只要你接了第一单,平台就会一直给你派特惠订单。赚不到钱就不说了,还会延长自己的工作时间,以前八小时就能收车回去休息,现在必须得开到十二小时以上。人累,心更累。
现在各平台对于一口价订单是否取消也持怀疑态度。虽然滴滴、曹操、一喂顺风车等自营平台,对自家的订单做了微调,保底价等订单开始派发。但大多数平台还是坚持一口价订单,对于他们来说,订单数才是王道。

而且说到底,‘一口价’属于市场行为,在行业供给饱和、司机订单量下滑的大背景下,单纯取消并不能完全缓解矛盾。乘客端普遍接受“一口价”,而司机端则对“一口价”态度消极,要寻求这种模式的更优解,需要厘清平台、乘客、司机三方的责权利边界,科学优化定价机制、利益分摊机制、平台竞争机制和行业监管机制,在网约车市场供需平衡中实现动态监管、理性监管和人性化监管。

简单来说,司机、乘客、平台三方的利益都要顾及,一旦出现两方合作割另一方韭菜,那这种方案注定不长久,现在的一口价订单就是如此。乘客打到便宜车,平台订单数增长趋势越来越好,但司机没有从中获得利益。时间一长,司机戾气变大,对乘客服务态度变差。到时候对乘客、平台都不是什么好事。
一口价订单,是时候做出改变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