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土木
“很多时候,相关项目只要能够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放在全球其他市场也是完美的解决方案。中国市场在很多领域定义着标准和创新的基调,包括语音识别、信息娱乐、自动驾驶等。”
这是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研发和采购负责人欧立甫在近期发表的观点。
短短几句话,足以证明中国汽车、中国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收获了行业巨头的认可。
奔驰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还不止如此,其已经在中国建成德国本土以外最全面的研发体系,先后启用了北京和上海两个全新技术研发中心,目前奔驰在华研发团队达到2000人。同时,奔驰还与中国本土科技公司和知名大学开展合作。

宝马同样如此,目前宝马集团新上海研发中心启用。随着宝马在北京、上海、沈阳、南京研发机构的持续拓展,宝马集团已在中国建立起德国总部之外最大最完备的研发体系。
中国作为BBA在全球的最大单一市场,只有更好的本土化策略才能持续生存下去,把中国标准和中国消费者放在第一位才是持续发展的前提。
中国汽车的崛起还体现在其他方面。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3000万辆,产销分别实现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增长11.6%和12%,创历史新高,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全年汽车整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超越日本首次跃居全球第一。

从2023年1-12月厂商批发销量排行榜来看,销量前十中自主品牌厂商占据6个席位,分别为比亚迪、奇瑞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和上汽乘用车;而合资品牌只占据4个席位。
另外,在批发销量超过100万辆的8家厂商中,自主品牌达到了5家,这些都表明中国自主品牌依靠新能源赛道在2023年取得了长足的市场发展。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为52%,自主品牌已经在份额上实现了对合资品牌的超越。
另外,随着中国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现在的中国新能源产业已逐渐成为全球新能源变革的技术输出中心,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智能化等领域具备技术和成本上的优势,同时中国车企开发和迭代速度也远胜于传统外资车企,在与外资品牌的合作中也逐渐拥有话语权。

值得一提的是,自主品牌与海外车企的合作关系,也已经发生转换,现在是由我们来进行技术输出,比如先后与国际大厂签订技术合作的零跑、小鹏等,可以说在新能源相关技术方面,自主品牌已掌握绝对主导权,外国车企则更像是中国新能源车的学徒。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还远没有到骄傲自满的时刻。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行业正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新阶段,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也受到缺乏统一标准的掣肘。
更重要的是,其他发达国家也都意识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地位,正加快制定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等在内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

所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要加速标准化,强化对技术和标准的研究与创新,建设标准认证系统,真正的从标准开始领先全球。
写在最后: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和世界第一大新能源市场,影响着当下的汽车世界格局,也是未来汽车发展的风向标。未来,中国汽车不要在国内赢得市场,更要在全球舞台上展现自己的硬实力。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