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对于新能源车而言,都会有续航里程打折、充电效率变慢的困扰,甚至有导致电池系统异常的严重情况发生。
近日,懂车帝开展了新能源冬测的活动,其中就有不少热门新能源车扛不住冰雪的低温,测试还没开始就趴窝了。而低温充电作为冬测第一个测试项目,只邀请了奥迪RS e-tron GT,小鹏G6,阿维塔11,昊铂GT,智己LS6为代表的800V高压架构的电动汽车参赛,由此可见,低温充电效率仍旧是阻碍低温区居民购买电动汽车的主要原因。

冬季低温为何影响电动车充电?
在锂离子电池这个电动汽车的"心脏"中,低温环境会降低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速率,导致电阻增加,限制电池的充电速度。此外,低温环境也会影响电池材料的性能,使得正极材料的导电性能和离子传输速度降低,负极材料的锂离子嵌入和脱出速度减慢。

电池管理系统在低温环境下可能无法准确测量电池的温度,从而不能精确控制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这也导致了充电效率的降低。

最后,部分充电桩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些充电桩在低温环境下无法提供足够的电流和电压,满足电池的充电需求;同时,充电桩的电子元件在低温环境下可能会变得不稳定,影响充电器的工作效率。这些因素综合起来,都影响着电动汽车在冬季的充电效率。
关注与需求:安全高效的冬季充电手段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用户对于电动汽车冬季充电性能的关注度和需求也在显著提高。为了保障冬季安全行驶,车企如一汽、特斯拉、小鹏、蔚来、理想等纷纷在黑河的冬季汽车寒区试验基地开展寒区试车。这也进一步印证了低温充电的重要性以及用户对于电动汽车冬季性能的关注度。2017年,汽车充电行业领军企业特来电率先在黑河测试基地成功完成-30℃低温充电测试,通过了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实验中心现场认证测试,并获得了认证测试报告。是行业首个通过该认证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制造商和充电网运营商。

在低温性能中,启动充电是最大的难点,特来电高防护充电产品通过智能检测环境温度,采用独特的耐低温闭环控制系统,确保产品在低温条件下的正常启动。而在待机及充电状态下,产品依托专有的热量管理策略,不仅满足正常工作的基本需求,更能在延长寿命的“舒适”温度区工作。

当温度较低时,高防护单桩可以提供智能加热方案,通过统筹利用各种内部发热器件及散热组件,将珍贵的热量保存在产品内部,而不是排放出去。
截止2023年11月,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公共充电网络,共铺设公共充电桩262.6万台,针对低温充电问题,汽车企业、汽车充电企业正在硬件、软件等层面下功夫。电动汽车在冬季的充电难题,无疑需要车企、充电设施运营商、零部件制造商共同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在技术创新和用户需求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共同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冬季的寒冷,或许也是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的一种推动力。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