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2023年山西河南自驾游之十一:碛口古镇、西湾村、李家山村

    自驾中国达人头像自驾中国达人头像
    自驾中国达人2023-11-27

    碛口古镇

    2023年9月2日,早晨在停车场吃过早饭,7:50出发,先在 碛口 古镇,然后去黑龙庙。

    路过古镇卖货的小摊,都是小物件。

    都知道这些都是做什么的吗?

    供销合作社

    里面是停车场和住店的地方。

    蟠龙巷

    客栈

    蟠龙巷

    蟠龙巷尽头,这边去黑龙庙的路不好走,然后又折回。

    换一个方向继续走。

    马上就到了。

    当铺

    现在是住宅。

    黑龙庙位于 临县 南端湫水河入口处的 碛口 镇卧虎山。据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增修钟鼓楼碑记载:庙创建于明代。雍正年间增建乐楼。道光年间重修正殿和东西耳殿。庙宇规模壮阔,昭然入目。黑龙庙气势恢宏,总面积4800平方米,是 碛口 的标志性建筑,也是 碛口 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属 碛口 古建筑群,为第六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站在庙门前,居高临下,可以远眺黄河气势,近观湫水曲折,聆听二碛涛声,俯瞰古镇全貌。黑龙庙建于明代,供奉黑龙、河伯、风伯、关圣帝、华佗,是为保佑往来船只平安,商家诚实有信、生意 兴隆 ,人人健康无病。在这里不得不提提关圣帝,在 山西 每个县都建有关帝庙,忠义神勇的关羽既是晋商的财神、保护神甚至祖师神(关羽曾卖杂粮),也是维系晋商这一群体的精神纽带,就像徽商供奉朱熹一样。

    黑龙庙位于 临县 南端湫水河入口处的 碛口 镇卧虎山。据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增修钟鼓楼碑记载:庙创建于明代。雍正年间增建乐楼。道光年间重修正殿和东西耳殿。庙宇规模壮阔,昭然入目。黑龙庙气势恢宏,总面积4800平方米,是 碛口 的标志性建筑,也是 碛口 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

    黑龙庙座 东北 向西南,依山傍水。中轴线上,首先是山门,由三道石拱门洞组成。门前是一座面阔三间的门庭。门庭上又盖一座歇山顶门楼,两层建筑全凭8根大木柱支撑。紧挨门楼又建倒座乐楼(戏台)。前后建筑连为一体。乐楼为欧山顶,琉璃瓦剪边,十分美观 大方 。乐楼左右是十字歇山顶式的钟鼓楼,规模不大,却小巧玲珑,别具风格。

    不凑巧,主殿正在维修。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硬山顶,内供黑龙大王。左右两耳殿分别供奉河伯、财神,其余仓官、金龙、庙童各得其所。此外东西配殿、看台、廊房共22间。

    黑龙庙创建三百余年来,几经修缮,使整体建筑严谨合理,左右对称,奇伟壮观。仰观庙宇叠于石崖之险,雕梁画栋,古朴典雅,无不使人悦目赏心。

    院内栽种的无花果。

    乐楼的音响效果更为奇特,不用扩音设备,万人看戏,声音清脆,乃至响彻数里,故有“黄涛共鸣,湫水助唱”之说。所以每逢古会隆节,秦晋两省四乡群众不畏陡峭山路,观光游览者络绎不绝。

    倚庙廊俯而环视,只见黄河滔滔,批水潺潺,古老的 碛口 镇尽收眼底。这山、水、镇、庙在黄河巍谷之间相映成趣,故秦晋两省遐迩闻名。

    庙内现存石碑4通,其中道光癸卯重修黑龙庙碑为 永宁 州知州王继贤撰书。

    古钟

    1988年和1990年,由省文物局资助和群众集资,对黑龙庙进行过两次修缮,保护较好。

    这是庙门出口,也是进口。

    黑龙庙和黑龙庙介绍。

    山门上镶嵌两副石刻对联“物阜民熙小都会,河声岳色大文章”,为郡人崔炳文于道光癸卯仲春撰书。

    另一副“山河碥带人文聚,风雨祥甘物气和”为 永宁 州知州王继贤乙巳年撰书。王继贤不仅文彩俊逸,而且书法造诣颇深,名重京师。时高丽国屡派使者求书“健美陵烟”四字,王毅然成书,使者满意而归。清帝为此赏其纹银四千两,人们赞颂“一字值千金”。

    走出黑龙庙

    古镇卖醋的

    钱庄

    葫芦工艺品

    画画的美女

    售卖工艺品的老板。

    又是一家醋店

    古玩奇石

    又到 碛口 古镇广场

    这叫什么巷?

    画画的女学生。

    回到停车场附近。

    印象 碛口 ,9:25到停车场取车,到下一个景点。

    西湾村

    10:00到达 碛口 古镇的西湾村,从这张导览图看出,西湾村在 碛口 古镇的东面。

    西湾村村口,田园观光栈道,我们没走,直接开车进入景区。

    进村的石板路,宽阔平整,树木成荫。

    碛口 景区西湾村导游图。

    游客中心,停车免费,不收门票,请导游另外付费。

    火巷

    西湾村距离 碛口 镇一公里左右,临河而建,村中古宅院在河边的山坡 上高 低错落,层次分明,古宅精致华美,造工考究。

    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落,座 西北 向东南。当地人说,西湾村当年选址是依据传统的风水学说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原则进行的。

    村落的主体部分建在两座石山中间,民居建筑群坐落在三十度的斜坡上,层层叠叠,空间 和平 面布局丰富多彩,最高处可达六层。参差错落、变化有致。给人以和谐秀美、浑然天成之感。湫水河静静的从村前流过,见证了西湾村的创建、兴盛和衰落。西湾村的起源和当年的水陆码头 碛口 的兴起有着不解之缘。

    西湾村在2003年底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评选为22个 中国 历史文化名村之一,成为 山西 唯一获此殊荣的村子。

    土巷

    这是一个单姓村,村里的几十户人家几乎都姓陈。他们的迁居始祖是西湾村的创建者陈师范。明朝末年,陈师范迁居 碛口 ,利用 碛口 的商贸条件在当地作搬运工起家,后来开店经营各种物资发达起来。成为富商的陈师范在湫水河边紧邻 碛口 的地方建起了村落,以后的数代人又历经上百年的扩建,终于把西湾村建成了一个拥有几十座宅院的城堡式建筑群。

    路标。西湾民居的门楣上,大多镶嵌有石质或木质匾额,落款为清代道光、 咸丰 年间的石刻匾额并不鲜见。这个院落的门匾上镌刻着“岁进士”三个大字,据说这里是军功三品的蓝顶老爷陈辉章的旧居。而这块“明经第”的门匾更有意思。其实,岁进士和明经进士,都不是正式进士,而是对屡试未第的老秀才给予的一种安慰。陈氏家族,虽然也曾因为有赈灾、助饷的义举而封官进爵,但毕竟是一个比较专业的商人世家,很难象晋东 南阳 城、 沁水 那些耕读传家的书香门第一样,出现诸如“一门九进士”的科举奇观。

    明经第院,陈秉敬故居,陈氏第六辈子孙(三锡三子)。

    现在还有人居住。

    西湾民居整体设计奇特,整个村落由五条南北走向的竖巷分隔开来。这五条竖巷寓意为金、木、水、火、土五行,代表着陈氏家族的五个支系。各个支系的人分别依这五条巷子聚居,既便于管理,又易于日后村落向左右扩展。

    每条竖巷里的宅院都可以互相贯通。只要进入一座院落,就可以游遍全村,可谓:村是一座院,院是一山村。这样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村内的横向交通,更有利于突发事件下的快速转移和集体防御。巷子的地面用石块铺砌,两侧有石护墙,有的地方还建有堞楼和供巡视的墙道。

    早先村子的外围建有封闭的村墙,只是如今都已塌毁了。当年,整个村子如同一座壁垒森严的城堡,只在村南段建有三座寓意为天、地、人的大门。显然,古村西湾对外部世界来说是封闭的、内向的,而对于大家庭的生活方式而言是开放的、外向的,折射出对外防御、对内聚合向心的传统心态。

    岁进士下院,陈秉谦故居,陈三锡四子。1784年考中明经进士,西湾首位岁进士,从他开始陈家进入士大夫阶层。

    西湾民居的特点就是:依山就势,街街相通,巷巷相通,院院相通,还有一个特点,和其它地方的建筑不一样的特点,它都是窑洞式的明柱厦檐高屹台,它正面是明柱厦檐高屹台院,南面是客厅,或者是马棚、厕所、大门,它的建筑形制都是这个,另外一个,因为它是顺着山坡修建的,它下面院子的屋顶,这里叫“脑畔”,“脑畔”就是上面院子的院子,它是层层叠叠往上修的。

    美国 教授weizhiming来 临县 碛口 镇考察时,对附近西湾村的民居赞叹不已。他评价:西湾民居不仅仅是 山西 当地人民几百年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历史上对人居环境所创下的杰出典范。它体现了人与山地的完美和谐,最终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立体交融式”的乡土建筑。

    民间评价:地理区位优越。西湾村以陈姓为主体,明末时期的陈师范是西湾村民的始祖,当年他利用 碛口 黄河古渡的商贸条件,做担工、开商店,最终成为经营各种物资而发达起来的商人。于是,陈师范在湫水东崖,紧邻 碛口 西湾的一处背山面水的优越区位上建起村落,从此渐渐形成如今的西湾村。

    精致的门栓

    新闻界评价:西湾民居属典型的晋西风格四合院,历史文化气氛浓厚,有浓郁的黄土文化特色。整个村落中的民居宅院长约二百五十米,宽约一百二十米,占地约三万平方米,以体现金、木、水、火、土的五条石砌街巷将三十座宅院连为一体,周以高墙围护,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城堡式封闭空间,仅在南向留大门三座。一位长者向我们介绍,西湾一带山多地少,惜土如金,村子就建在石山的斜坡上,坐 西北 朝东南,形成避风向阳,靠山近水的格局。从而也体现了天、地、人和谐合一的哲学思想。

    室内陈设

    早期的物件大都流失,现有的是后收集的。

    二楼小姐房。

    院套院

    四通八达

    小门楼还有防御功能。

    陈中槐故居,岁进士上院。

    院内有一颗枣树。

    一路上坡

    桂郁阑芳院,陈氏第七辈子孙故居。

    先祖陈儒公故居,生于1530X年间,为子孙后代着想,举家迁途来到西湾,选靠山向 阳山 坡而居,辛勤劳作,繁衍生息至今490余年。

    先去绣楼院。

    绣楼院

    绣楼院是整个建筑群最高处,可俯瞰整个西湾村。

    上楼另外付费。

    然后出来奔东财主院。

    这院没有开放。

    东财主院

    进院付费2元。

    二楼小姐楼。

    在二楼俯瞰

    室内空空荡荡

    东屋有土炕。

    二楼观景

    然后往回走,这个院是陈三锡故居。

    门板损坏,门楼失修。

    房屋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这面整个院墙也都没有了。

    11:30离开西湾村。

    李家山村

    11:50开车到达 李家山 村。

    李家山 村导游图,停车不收费,没有门票。

    进村口的停车场。

    李家山 村。地处 山西 省 临县 碛口 古镇南五华里处,是摄影者采风的优选之地。

    进村看见第一栋建筑是西财主大院。

    山西 临县 碛口 镇 李家山 村—著名画家吴冠中一生的三大发现之一。位于 碛口 古镇南3公里处,隐于大山深处,空灵幽雅。著名画家吴冠中1989年10月到 李家山 采风时惊呼这里像“汉墓”,他说:从外部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相传最早因有李姓人家在此开荒落户,故名 李家山 。后有 山东 、 河南 逃荒的人来此定居。现在村里以张、何、李、齐姓氏人家居多。

    李家山 李姓人家最早是从史店村西堡迁上山的。

    新窑院,用大缸铸院墙,头一次见。

    新窑院

    光绪三年、二十六年两次大旱灾, 李家山 村民饿的吃柿树叶子。一些人饿死了,一些人逃荒去了 河南 。老辈人流传说:“光绪三年旱的宽,秋不收,麦不安”。

    李家山 上,依山岭 地形,有东、西“莲花台”,“牛咀岭”、“老虎头”、“蝎子疙瘩”。在“老虎头”北面有“堡子城”,旧址尚有土墙存在。

    李氏宗谱簿》载:“始祖李端,明成化年间(1465—— 1487),由 临县 下西坡村迁往 临县 招贤都三甲 李家山 村。”

    李氏家族经世代繁衍,到清中叶已成大户。时值 碛口 商阜繁荣,李家也插足于商业。据(宗谱)与口碑资料佐证,时 李家山 有东西两大财主,东财主李登祥,人称祥财主,在 碛口 开的“德合店”、“万盛永”;西财主李德峰,在 碛口 开的“三和厚”。此两家财路亨通、日进斗银,在 碛口 可以与西湾村陈氏比富。

    有了钱,就逐渐开始大动土木。他们请来风水先生观看,见 李家山 村有两条向南流的小沟,在村南汇合,注入黄河,两沟之间的山峁,形似凤凰头,左右两山则是风翼了。这个四面环山的地形,风水先生连连说好:“此屯系艮龙庚向,东山月出中格穴也,毋逶迤者恐丑寅气入也,富而且贵龙之应……”

    走到这开始往回折。

    李家山 村的建筑均以水磨砖对缝砌筑,砖、木、石雕及精美匾额比比皆是。建筑形式多以砖拱顶(窑洞)明柱厦檐四合院为主,且依山坐楼。侧房、马棚多为一泼水和双泼水硬山顶瓦房。街道高高低低,用条石砌棱,用块石铺面。水路布局合理,沟心卷洞,送出村外。

    从这里下去,因依山而建,所以村子小路都非常陡峭。

    麒麟院,大门紧闭。

    从这里下去

    现在 李家山 村大大小小有百十来院, 400多孔(间)住舍,居住着220多户人家, 760多口人。西面清代建筑群,多为李姓居住,虽有一些破破烂烂,却还基本保存完好。凤的左翼沟里,依然还称旧村或小村,住着陈、崔两姓人家,他们说在李姓迁来之前,这儿叫陈家湾。

    屋檐上精美的雕刻,彰显过去的显贵。

    李家山 村民居的形态在八种以上,这些无论豪华的清代建筑群,还是穴居生活的土窑洞,无不附着中华民族的灵魂,它确系民族的东西。正如专家们说,这儿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它蕴藏着黄土民情风俗和丰厚的黄河文化。

    这个院落已经破败。

    李家山 在 碛口 镇南山,距 碛口 不足十华里。渡过湫水河,有两条 通道 ,一条是从 河南 坪顺着简易公路往上爬,沿途可以远眺吼声如雷的黄河 大同 碛;一条是顺着黄河畔,从叫麒麟滩的河滩往下走,如有雅兴,还可亲临碛下,观赏那汹涌澎湃,咆哮如雷的二碛气魄,这才使你真正领略到黄河精神,也就是中华民族的顽强拼搏精神。

    这些年来,有多少海内外知名人士,不避艰险,步履到 李家山 采风,一个个都留下美好的影响,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我国现代最著名的大画家吴冠中先生于1989年10月赴 李家山 后,写道:“我在 山西 有一个重要发现—— 临县 碛口 李家山 村。这里从外面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很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

    中国 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著名国画家刘文 西和 西安 美院副院长、全国著名山水画家戴希斌,于2000年5月,带领黄土派采风团到 碛口 采风。刘文西身体胖,肚子大,整整三个小时才爬上 李家山 村,当山村展现在眼前时,他惊叹不已地说:“太好了!我在 陕北 跑了三十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地方,独特的土地,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特别是那四合院窑洞,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

    ”戴希斌教授更是如获至宝,他对同行者说:“我们黄土派作画,就是要画出黄土高原的特色,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民居,才真正是我们要寻找的创作源泉。”清华大学教授、全国著名古建筑学家陈志华先生看了 李家山 后说:“你们真有运气,你们的祖先给你们留下这样宝贵的遗产,是无法用金钱估量的,是走遍全世界也再找不到的,是独有的一份。人们不看你们的高楼大厦,就是要看你们依山就势,风格殊异的窑洞式明柱厦檐高圪台。”

    东财主家在凤身上修建,西财主家在凤的右翼上修建,凤的左翼依然是旧村。东西财主好象在暗暗较量,在几百米约 40度的高山坡上,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依山就势,高下叠置,从沟到顶,多达九层,其造型不同,风格殊异。

    石雕

    很精细

    望河楼

    宝善处

    13:50离开 李家山 村。

    14:14离开 碛口 南口。

    18:30入住永和县永和宜恒宾馆70元。

    小旅店还可以,店家给找停车场,免费。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