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1月9日,四年时间先后7次冲刺港股IPO,滴滴参股投资的汽车租赁企业喜相逢(股票代码为:“02473”)成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喜相逢发行价为1.1港元,总募资约1.1亿港元,募资净额仅2880万港元。
苦熬4年后,喜相逢此番终于上市。
喜相逢开盘价为2.18港元,较发行价上涨98%;收盘价为1.64港元,较发行价上涨49%;以收盘价计算,公司市值为8.46亿元。
据公开资料显示,喜相逢集团是一家汽车零售商,公司创始人为80后黄伟,他在2007年创办了喜相逢集团,创业之前,黄伟曾经是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主管。在上市前,黄伟通过明珠资本、Precious Luck、Happy Gain及Southern Fortune合共持有喜相逢集团已发行股本约31.18%,是该公司的单一最大股东。
目前该公司主要通过在中国的自营销售网点提供汽车融资租赁服务,主营业务包括汽车零售及融资、汽车租赁等相关服务。
从2012年起,喜相逢集团开始通过直接融资租赁的方式销售汽车。2018年底,他们又开始为个人网约车司机提供汽车租赁服务,并与滴滴出行展开合作。
汽车融资租赁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资金利率低/资产车源成本低
作为第三方零售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喜相逢在低价获取资金或者低价购买汽车两方面均不占优势。
喜相逢需要大量资金购买车辆,再出租给到客户。每台融资租赁车辆的回款周期都需要2至4年,因此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其经营存在高风险性。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就直接融资租赁的交易量计,喜相逢名列第4位及于2022年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约为4.1%。就所有零售汽车融资租赁公司的零售汽车融资租赁交易量计(包括直接融资租赁及售后回租),公司名列第19位及于2022年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约为0.7%。
往绩记录,喜相逢的汽车零售及融资业务客户主要为中国二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寻求非豪华车型的个人,公司提供逾50个品牌的非豪华汽车。截至2023年10月20日,公司在中国25个省及直辖市经营77间销售网点。另一类则为网约车司机。
网约车租赁业务财务展现
汽车零售及融资业务是喜相逢的主要收入来源,最新占比88.7%。
与此同时,喜相逢还有汽车相关业务收入,主要是网约车经营租赁,最新占比是10.2%。

报告期内,喜相逢网约车经租业务的毛利呈下滑趋势,最新毛利率为17.6%。
同时,其经租业务的回报率也在持续下降,从2020年的31.6%下降至2022年的25.0%,2023年上半年降至21.5%。

报告期内,喜相逢网约车业务的出租率分别为78.8%、90.7%、85.5%和69.8%。
网约车租赁行业的平均出租率是85%,不少CP公司出租率甚至可以达到95%以上。
对比可知,2023年上半年喜相逢的网约车出租率并不理想,69.8%的出租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

喜相逢的净利润率从2020年的1.4%提升到2023年上半年的10.4%。然而,公司的经营现金流表现却难尽人意。
2020年,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一度达到2.3亿元。随后两年,经营活动现金净额均处于净流出状态。2023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也仅有724.4万元。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公司营运所得现金波动幅度较大,2021年,公司营运所得现金一度下滑至2993万元,同比减少超过90%。另一方面,公司还需负担大额的利息支出,2022年,公司已付利息达到1.43亿元。
因此,喜相逢希望优化融资结构。公司在香港上市后可更高效筹集资金支持增长,无需依重债务融资。此外,公司上市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购置车辆以增加收益,以及扩充销售网络以提高市场渗透率。
中国汽车经营租赁市场于过往年度急速扩展,按商品交易总值计的市场规模由2018年509亿元增至2022年63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7%。
随着网约车平台发展、自驾旅程的消费增加及有利政策改革,中国汽车经营租赁市场的市场规模预期将于2027年增至826亿元,2022年至2027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4%。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灼识咨询报告,中国零售汽车融资租赁行业相对集中。
截至2022年,中国零售汽车融资租赁市场的前二十大公司市场份额约为81.1%,其中前5大公司的市场份额高达54%。
这意味着,行业头部企业在竞争中有较强的话语权,对市场份额产生较强的“虹吸效应”。喜相逢作为行业排名第19的公司,在后续竞争中仍将面临激烈的竞争挑战。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