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种方式获取这些信息:

第一是利用了导航平台的大数据分析获取路况信息,推测计算出是否堵车以及红绿灯的时间。在用导航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打开手机的位置信息,或者叫GPS定位开关,才能顺利导航。那么我们行驶的各种数据就会被实时上传到导航的服务器,我们行驶在哪条路上,行驶方向,行驶速度等等,通过这些信息去判断是否堵车。
比如行驶到某一路段,大家的车速突然都很低了,且车辆越聚集越多,都集中在这一小段路上,移动缓慢,那就可以判定这个地方堵车了。根据车辆行驶速度,也能判断出拥堵的程度。都在动,只是速度慢,说明是轻微拥堵。几乎不动了,一分钟也走不了几米,说明拥堵严重,在地图上就可以用不同颜色表示出来,让驾驶员更直观的看到。

红绿灯的时间也可以根据各车辆行驶到路口的信息推断计算出来,拿一个路口举例,大家都在等红灯,当车辆开始起步了,说明此时刚刚变成绿灯了,到最后一辆车停止说明是红灯了,这样就可以算出红灯时长和绿灯时长。如此反复做多次大量的数据监测,就可以得出该路口的红绿灯时间情况,基本可以做到只差两三秒,甚至一秒不差。这样就连路中间临时放置的信号灯,也很快就能推算出亮灯规律,做到读秒提示。当然有时也会遇到某些路口出现相差很大的情况,这说明该路口的信号灯时长或者亮灯规律更改过,而导航还没有更新导致的。
第二是直接从交管部门获取的信息,交管部门和各个导航地图会有一些合作,把一些交通数据通过接口共享给导航软件。信号灯的时长,哪里修路,哪里道路封闭等,导航都会直接获取到,这样会更直接更准确一些。

第三是用户上报。一些大数据无法判断的问题,会通过用户上报获得更准确的信息。比如这里堵车了,而你刚好经过这里,导航会主动问你拥堵的原因,是否发生事故等。走在非推荐路线上,还会问你此路是否可以通行等等,当然车主也可以主动上报一些信息。总之,导航的这些功能还是很实用的,对每个人的通行效率也会有很大帮助,开车路程远的可以多用一用。
评论·0